可是,這段救援幫忙的過程被路過的各種吃瓜群眾錄了下來,并迅速的在網上傳播了對于真實性網上也戰成一團了。
不過這都和張澍沒多大的關系了,現在框架的數據收集完成了,他開始搞外甲和內甲。
首先是內甲這是一層覆蓋在捕捉框架外的三防密閉層,于框架直連在內部實現密閉空間,主要材料來自宇航服的材料。
在布料中間和框架中有恒溫保持管線,這是給人體提供溫度平衡的,在使用氧氣罐的情況下可以工作4個小時。
可以在化學或生物污染下工作到氧氣耗盡,應對輻射可以在外甲完整情況下在1500倫琴下保證人體沒事2個小時。
也可以在水下10米的最大深度使用,當然只要運的上去太空也能用。
然后是部署在機體各處的傳感器,這是一套獨立的態勢感知系統,張澍他并沒有采用透明面罩而是同款的灰騎士頭盔。
頭盔固定在頸部框架上內部是一個弧形顯示器,眼部是兩個光學成像探測器和多功能探測器。
后背延伸到頭頂的是雷達天線和激光指示接收器,探測范圍大致有兩公里左右,但是準確度不高。
向下在肩部部署在肩甲內有左右兩個超聲和次聲探測器,探測范圍是正面120度范圍20米,然后是腰部有特制的心跳探測儀也是面向120度工作范圍只有5米。
最后是腳部裝有兩個震源擁有30米的探測范圍,所有的傳感器組成了整體的圖像通過數據整理后呈現在眼前。
大量的信息被過濾后整體的視野界面非常干凈,通過語音和操作指令來選定信息。
而外裝甲其實才是最讓他頭疼的事情,主要是A型鈦合金的產量一直上不去。
首先A型鈦合金的強度是裝甲鋼的四倍左右,100MM相當于400MM對抗穿甲彈,對于破甲彈受制于特殊的分子結構等效是100MM相當于220MM左右。
于是張澍就用3D打印制造了一種微觀顆粒型的碎裂式高硬度陶瓷,在受到穿甲彈撞擊后表現成瞬間硬度能磕碎彈頭前端,隨后完全碎裂成沙子一樣的狀態顆粒的硬度依然很高來影響彈道。
面對破甲彈就效果超群了,在金屬射流命中陶瓷后因為射流的特性沖擊波慢于射流,陶瓷不會呈現整體的效果將直接碎裂,這樣射流前進方向上將是一層層高硬度陶瓷顆粒和空隙,嚴重的分流和破壞射流的聚能。
將陶瓷制造成小塊塞進裝甲板中將形成復合裝甲,他為了不高出大動靜他從未擊穿過這個裝甲。
以胸甲為例180MM的厚度是:30MM鈦合金加50MM陶瓷加10MM鈦合金加50MM陶瓷加40MM鈦合金。
在結構理論上可以抵御400MM下穿深的穿甲彈和1100MM下的破甲彈的直擊,而肩甲和小腿甲比胸甲還厚。
張澍自己看到數據后感覺人會被爆炸震死裝甲也不一定能被擊穿,現代的反坦克武器只有那些重型的能干穿了。
不過裝上裝甲后就必須要用些特殊的設備了。
時間很快到國慶左右郁麗突然打來了一個電話:“喂,張總,有一個合作投資商要和我們談合作。”
一聽就知道這是沖著他的技術來的,之前還是如他所料的一樣視頻漫天飛了于是回復道:“這樣的人都拒絕了,我們不賣技術也不接受投資,他們指不定還不如我有錢那。”
張澍他想了下又說:“告訴他們我只是看不上他們,我想收購他們他們都不具備反抗的余地。”
郁麗得到了張澍的回復就知道態度了接下來就好辦了。
而且她知道公司的財務賬戶里隨時都有一兩個億的自由資金,這還只是公司資金張澍本人還有一個未知數,從公司開始到現在少數3個億是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