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保羅·列維爾中學門口,上午九點。
李崇武從黑色的高級轎車上下來,伸了個懶腰,舒展了一下因為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身體。
距離他和同父異母的姐姐李美京的相遇已經過去了一周時間,這一周種姐弟倆逛了洛杉磯不少地方,好好增進了一番感情。
不過如今正是家族企業面臨巨大變動的時候,李美京一方面要幫母親理清家里為了避稅而搞得比毛線團還復雜的資產結構;另一方面也要開始為自己之后在文娛領域創業開始做規劃。
來洛杉磯找弟弟算是忙里偷閑,現在也該回歸工作了,所以她昨天晚上坐飛機回韓國了,留下金家兄弟跟著李崇武辦理轉學手續。
看著學校那歷經歲月而顯得有些陳舊的招牌,他的腦海中閃回了自己在學校學習一年間的種種。
上輩子不知道是哪個人開始傳的,說美國的教育都是快樂教育,不用念書,每天只要玩就行了。
如果李崇武還有機會回到上一世遇到那個人的話,一定把他頭打爛。
當然,這句話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算完全錯,美國很多公立學校的確是把“擺爛”和“混日子”當校訓的。
但那些都是“公立”學校,準確的說是“建立在低收入社區附近的公立學校”。
這些學校的生源大多是貧民窟出生的非裔、拉美裔等少數族裔,還有就是一些被社會遺忘的所謂“whitetrash”的子女。
而與之相對的,位于美國社會中上層的精英階級,他們的子女都是“有光明未來的人”,上的都是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接受的是相當嚴苛的精英教育。
從這些私立學校出來的學生,就算被扔到異常重視學習的東亞國家的學校中,也是能夠適應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氛圍的。
這種兩級差異異常巨大的現象,就是毫不加限制的階級分化的具象表現。
在學校交流活動上,李崇武也見過那些被“放養”在差的公立學校中的學生。
他們所接受的所謂“快樂教育”有種詭異的既視感,讓李崇武想到了后世那些農場主為了追求更好的肉質而給豬、牛聽音樂的行為。
當然,他們之中也不乏不甘心混吃等死,希望用個人的奮斗改變命運的,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道路往往不是籃球、橄欖球,就是嘻哈音樂。
李崇武倒不是對特長生有歧視,雖然不怎么能欣賞嘻哈音樂,但是對更大眾化一些的音樂他還是很喜歡的,而籃球他平時也一直有玩。
但是他認為這應該只是選擇之一:你可以學文科,也可以學理科,但對于體育或者音樂更有天賦所以選擇了這條路。
然而現實卻相反,這些學生正常學習很難有出路,而體育和音樂則成了他們溺水時的一根救命稻草,抓住了才有機會上去,抓不住就沉入海底了。
局面變成這個樣子,這些孩子就不再是國家的未來了,他們更像是貴族老爺圈養的異族角斗士,人生的意義就只剩下給主人帶來精彩的表演了。
“真是個吃人的社會啊!”李崇武不由感慨道,隨即眉頭一皺,“咦?奇怪了,我是怎么想到這里的?”
搖了搖頭,他把發散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思緒重新歸攏到自己身上。
他所就讀的保羅·列維爾中學雖然也是公立學校,但卻是在整個加州都排名前列的頂尖公立學校。
作為洛杉磯公立學校屆的扛把子,保羅·列維爾中學雖然沒有私立學校的那些馬術之類的貴族課程,但是對教學也是抓的很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