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整部黑白電影中唯一的一抹紅色更是成為后世電影人們研究學習的經典鏡頭。
《辛德勒的名單》的最初劇本來自出生波蘭,曾經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又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傳奇猶太導演比利·懷爾德。
80年代的時候這個劇本曾經到過擅長拍攝黑幫電影的意大利裔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手中,但是他覺得自己不是猶太裔無法拍好這個嚴肅題材而選擇了拒絕。
后來這個劇本又到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手上,他也曾經猶豫過,想過把劇本讓給同為猶太裔的著名煉銅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來拍攝。
但是和馬丁·斯科塞斯正相反,羅曼·波蘭斯基對這個題材又太過感同身受了,他本人真經歷過集中營,這部電影會勾起他曾經不堪回首的記憶,所以也選擇了拒絕。
而斯皮爾伯格深思熟慮之后,還是決定自己上陣,把這段慘痛的歷史搬上大熒幕。
而李崇武之所以會牽扯進這部電影,還要從這個劇本被束之高閣的這十年說起。
好萊塢電影的拍攝風格、敘事節奏是一直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而改變著的,就算是《辛德勒的名單》這種嚴肅題材的劇本也不能例外。
為了確保這個劇本能夠跟上時代,原作者比利·懷爾德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但是他作為一個已經功成名就的大導演,又已經年事已高,自然不可能連這種瑣碎小事都親歷親為。
于是他從業內召集了一批新人編劇來替自己修繕劇本,要求必須是猶太裔出身,對這段歷史能夠產生共情。
而當時剛生下李崇武的艾比蓋爾就是這批新人編劇中的一員,甚至那個紅衣小女孩就是她最初調查到歷史原型并寫到劇本上的。
當然了,這背后肯定少不了李崇武的一點小小的“指點”。
正是憑借這個讓比利·懷爾德都眼前一亮的創意,艾比蓋爾成功獲得了將自己名字寫到劇本上的資格。
等到這個劇本成功被拍成電影之后,艾比蓋爾不僅能夠額外再獲得一筆報酬,還能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電影最后的演職員表中。
這也是李崇武之前一直很自信自己只要等到合適的時機回到好萊塢,就能成功撿起艾比曾經的人脈并在好萊塢扎根起步的最大依仗。
身為重生者的他自然不會不清楚《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究竟有多偉大,而它在猶太裔美國人心中的地位更加是不言而喻。
只要能在這部電影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哪怕只是在編劇中位置靠后的那個,也足以讓她在好萊塢的猶太裔圈子里受到尊重。
而在她不幸離世的情況下,李崇武作為她的兒子也能繼承她的“遺產”,受到眾多猶太同胞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