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楊新那里暫時沒有問題,那袁文殊就不用這么著急了,畢竟總是急行軍的話,將士們也受不了啊。
時間就這么又過去了一天,一切就和昨天一樣,楊新這邊的戰場,還是一如既往地相互試探。
經過第一天的交戰,現在雙方處于一種詭異的平衡,李源想要強攻,而朱林在心疼自家部落的青壯。
楊新這邊也樂得看對面兩人矛盾升級,可以說現在的戰局,有一種詭異的和諧感。
其實李源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表面上是高泰的心腹,可實際上他是大理鎮南王的人。
大理鎮南王也是個陰謀家,在高家扶持他哥哥上位之前,他就開始收買將領。
等到高家勝利后,他哥哥在他的預料之中被扶上了皇位,而他哥哥保定帝無后,那也是他動的手腳。
高泰掌權這些年所排擠的將領,有大部分都被鎮南王秘密收入麾下,而在高泰的心腹中,鎮南王也安插了人,李源就是其中的一個。
而李源出發前,鎮南王就下令讓他輸掉,就是不輸也一定要慘勝才行。
因為鎮南王現在還沒有準備好,不能讓高泰隨便招惹魏國,要讓高泰輸掉才行。
讓他幾年內不敢篡位,這樣就給了鎮南王準備時間,到時候一旦時機成熟。
完全可以在高泰篡位后動手,再把皇位奪回來,到時自家哥哥,想必已經出家為僧了。
而李源之所以不急的原因,就是在執行鎮南王的命令,他準備慘勝一場。
至于為何要坑自己的兵?那還不簡單排除異己啊,出發前李源帶的兵基本都是高家的死忠,這次李源打算借楊新的手,把這些死忠消耗掉,為鎮南王掃除障礙。
順帶再把強宗部的青壯消耗一下,這次李源的任務,將會完成得非常圓滿。
到時后王爺一定會非常滿意,那自己也算是從龍功臣了,自己家以后就不用愁了。
這大理國畢竟是段家的,這些年來百姓也是很愿意接受段家的統治,或者說已經習慣了。
因為大理有個習慣,每位皇帝最后都會出家為僧,這就導致大理跟一般的國家不同。
很少有這種謀朝篡位的事情出現,就是以前出現過幾次,那也是段家內部的爭斗罷了。
從未有過像這次一樣是由大臣造反的,所以才會有這么多起義軍揭竿而起。
他們最初的目的,無非就是要打倒高泰,然后把權力交還給段家而已。
等到發展壯大之后,想法雖然發生了改變,但是目標沒變,還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
這也就成功的拖住了高泰篡位的步伐,讓他在圍剿起義軍的事情中,抽不開身。
所以其實這大理境內的起義軍,背后都是有各方勢力支持的,其中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大理鎮南王。
時間就這么過去了,雙方都在消耗對方的兵力,因為各有算計所以還很是有規律。
都是交戰鳴金,然后吃完飯繼續,不過這種默契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因為袁文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