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既下,樂康就沒了后顧之憂,在襄陽匆匆駐留兩天,將人事安排一下,順便送信去荊州讓尤鳥倦和單美仙安派人過來后,就領兵西進北上,收復荊楚其他地方。
此次他領兵西進北上不過帶了萬人,分三路,由自己和寇徐二人各領一軍奔赴長安,所到之處,由于他的名聲和孫化成現身勸降,皆是兵不血刃奪下,于十一月前夕便抵達朱粲曾經率領大軍到過的終南山,與之前先派遣過來收復荊楚的其他軍隊會合,兵數陡增至六萬人!
終南山至長安已不過五十里多地,這等消息自然是迅速被擁兵二十萬圍困長安的李閥得知。
李閥起兵之時,也顧及到可達寒賊,只是當時他們已經看出可達寒賊并不是多么可怕的勢力,所以也只是稍稍擔心而已。尤其是后來樂康荊州起兵,奪下南郡夷陵數地后,朱粲率可達寒賊回去,更是讓他們不再又憂慮,打算專心攻略長安。
只是他們怎么也沒想到樂康不過是三個月的時間就大敗可達寒賊,并且再次打到了終南山下!
雖然比之朱粲當初十萬大軍少了四萬,可是樂康這六萬大軍卻比朱粲的十萬大軍更加讓他們頭疼……甚至畏懼!
這歸根結底,是因為領軍之人已經變了。
朱粲在荊楚所為天下人盡知,說到底那只是為了真龍取天下所打的前鋒而已,就如當年陳勝吳廣一般,作用是用來破壞隋庭的穩定的。
而樂康就不同了,奪下荊楚后的一切政令無一不顯示出他的高瞻遠矚,安民之策又讓荊楚百姓分外擁戴他,按照戰功賞賜土地,加官進爵又讓士兵奮勇當先,培養出的完全是一只虎狼之師!
在這種人的領導下,縱使兵數是對方的四五倍,李閥也無人敢打包票說必勝樂康。
大帳之內,李閥閥主,大將軍李淵召集李閥麾下各大將軍前來商討攻克長安和如何應對樂康之事。
“這樂康,怕又是一位鎮南公。”李淵長子,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李建成面色嚴肅道。
鎮南公者,宋缺也。
宋缺早年登上閥主之位,整頓嶺南,平定夷亂,聯結南僚諸雄,可謂是南方最大的軍閥。
當時恰是隋文帝楊堅掃蕩南方之時,欲以十萬大軍服嶺南,而宋缺率一萬精兵對陣,決于蒼梧。
隋文帝十戰十敗,見無法武力收復嶺南,遂采取懷柔政策封宋缺為鎮南公。當時宋缺見天下已定,縱使起兵也不可能奪取天下,便接受了封號。只是一直到隋文帝死去,他也未上過朝參拜隋文帝,這也代表著隋文帝一生未能收服嶺南。
除了在軍陣之事上名頭如日中天,在江湖上,宋缺也是天花板一般的人物。
他乃是中原武林百年難遇的奇才,自當年擊敗有天下第一刀之稱的霸刀岳山后,名震天下,從此未嘗過敗績,世人以天刀稱之。
李建成說樂康怕又是一個鎮南公,這評價不可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