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兩個,卻總是不明白,是相互,還是單方面的。所以他們一直保持著一種很微妙的關系。
或許是源于內心的不自信吧,用不愿意相信,好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于是總做最壞的打算。
其實這沒什么不好,把最壞的一面想到了,只要好于預期,就會格外地開心和有成就感。
而長此以往,就可能不太理想了。秦黎默總習慣性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最壞打算。
生活無非就是一件件,一樁樁的瑣事堆疊起來的罷了,而這些事都被預期成最壞的模樣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已經黑暗到無法言表了。
有的人天生是個樂天派,有的人天生就是悲觀主義者。生活中不乏美好的事物。
因為人獨立思想的存在,才有了好壞之分。有的人下雨會煩躁,有的人就樂意沖出去淋著雨,跳著,唱著。
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同樣的過著同一天,而因為人的不同,才產生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這不也正是人類有意思的地方嗎?因為不同,所以精彩。秦黎默也明白這一點。
可就是進不去這個多彩的世界。他像一個“先知”,看著眼前這個“水晶球”的美麗與多彩。
而自己卻總在想,它會沒電的,也許有一天會被摔破,或者被別人偷走,讓自己一無所有。
打開電腦的秦黎默,躺在床上,飛速的瀏覽著各大網站上的招聘信息。可上海這么大,好的工作通勤時間長,周邊的工作又不滿意。
他不是挑三揀四的人,但凡下班讓他趕得上最后一班地鐵,他都愿意,可那個酒吧會讓他在八點鐘下班,趕兩三個小時地鐵回家呢?
他甚至不想再去找什么有關音樂的工作,可自從在房產銷售的那個公司離職后,秦黎默就對銷售行業害怕極了。
他不是不能,而且討厭跟陌生人打交道,他甚至可以完成三五個人終其一生的日子。
“老死不相要來”(有必要解釋一下。這句話并非字面意義,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可即便他想如此,也不能避免,那三五知己,就能也像他一樣生活一輩子。
所以秦黎默的朋友圈,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的朋友,是他唯一的朋友,而他卻并不算朋友的唯一。
這只是可憐,卻不能被憐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你只是出現在了他的圈子里,而他的圈子,不能只有你。
他以前也,是個愛跟朋友聊天的人,可并不是他每一次想要一吐為快的時候,就有人洗耳恭聽的。
別人也會有自己的交集,他也明白,這些事情是無可厚非的,卻又忍不住心寒。
以至于他現在,幾乎不主動去找朋友聊天,卻又導致了他,對溝通的抵觸。從而朋友越來越少。
進入這個死循環的人,不止秦黎默,這世界上也有千千萬萬個,像秦黎默一樣的人存在。
而那些在生活中風生水起,在社交上積極主動的人,總會更耀眼,也更適合這個世界。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打擾,不干預,是對朋友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