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扎西的話,胡楊內心笑笑沒有說話,然后就讓他們預習等下上課的內容。
目光落在坐在最前面的卓瑪身上。
她的小手舉起來,表示自己有問題要提問。
“卓瑪,你有什么不懂的?”胡楊聲音溫和,似乎害怕驚嚇住她。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知道該不該問。”她有些猶豫道。
“有不懂的,都可以問老師的,只要老師知道的,都會告訴你。”胡楊笑著說道。
聽到胡楊的話,小卓瑪終于將她要問的說出來了。
“老師,前天你教的《靜夜思》,昨天晚上我在夜里也靜靜思考著,可是我發現不對呀。”她聲音清脆說道。
看來這個問題她反復想了很久,不然也不會這么流利就說出來的。
“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胡楊有些疑惑道。
“詩里面說‘床前明月光’,可是在晚上我的床前根本就沒有月光,詩里為什么說有月光?”卓瑪歪著腦袋很不解道。
“原來是這個問題啊,那......”
“老師,不是這個,我要問的不是這個。”卓瑪小手連忙搖擺著打斷胡楊的話。
“那你要問什么?”
這次不僅是胡楊,就連其他七個學生都將目光看向卓瑪了。
《靜夜思》這首詩,他們都學過的。
“昨天晚上我在床前沒有看到月光,但是早上的時候看到了太陽。”
“那為什么不是‘床前明太陽’呢?”
聽到這話,胡楊差點就笑噴了。
然而下一刻他卻強忍住了,他發現自己差點做錯了。
他不該、也沒資格去嘲笑卓瑪。
因為她懂得思考,先不管對還是錯,至少用心去學習了,去觀察了,這是好事。
小孩子不會給你考慮很多,他們只會看到從書本上學習到的,和生活中的現象差異或者不對的地方。
也正是這樣,才會有“兩小兒辯日”這種事情的發生。
小卓瑪也用心觀察了,昨天晚上的月亮高懸正空,一般來說是照不到床前的,但是初升的太陽卻可以照亮向東的房間。
因為陽光照耀,讓她要早起上學,所以印象會特別深刻。
再和昨天晚上對比,以及書本上的古詩,才會讓卓瑪提出這個疑問。
“小卓瑪,你說的很好,老師也是被太陽照醒的。”胡楊露出燦爛的笑容。
讓臉色有些發白的卓瑪瞬間紅潤了。
她才剛剛七歲,這么多同學看著她,給她很大的壓力。
老師的話讓她安心了。
“不過你也有一點小小的地方說的不對,老師現在就給你解釋。”先贊許再說出不對的地方,會讓他們好受很多,也不會打擊到她們思考的積極性。
胡楊使用深入淺出話語解釋她看到的和詩中的差別。
最后為了讓她弄明白方位和月亮的關系,還帶著卓瑪來到教室外,其他七個也讓他們出來。
指著太陽,還有她房間的位置。
問小卓瑪是不是這種關系的。
說的胡楊口焦舌燥,不過最后小卓瑪終于明白這些關系,以及她在床前看到的是陽光,而不是月光。
“都明白了嗎?”胡楊擦了下額頭的汗珠問道。
“明白了。”小家伙們聲音洪亮回答道。
“下課!”
說完,胡楊回到房間喝了幾口茶水,揉了揉喉嚨,坐在椅子上休息一會。
大概五分鐘后,胡楊重新走進教室。
看到卓瑪端正坐著默念背誦古詩,會意一笑。
第二堂課是四年級的尼瑪,因為之前說過要對他英語單詞聽寫的。
努力學習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單詞全都對,胡楊在他的作業本上畫出一個個紅色的“勾”,最后寫下了“verygood”兩個英語單詞
緊接開始教課本中的內容,怎么讀,什么意思,句子的結構,是由什么組成的。
他聽得很認真,有不懂的都會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