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昌要等到彭氏身體好了后,才會來梁家。
其實阿雯覺得可以不用那么著急,梁長鶴要過了年才會走,所以,慢慢來,來得及。
她留了一千兩銀票給他,醫治彭氏的病應當夠了。
來時候的那些書籍,阿雯全部都賣了,因著很多都是手抄的試卷等,在上陽書院出了兩位舉人后,很多人紛紛來買這些資料。
阿雯干脆一股腦全給賣了。
反正這些東西,她多得是。
現在賣,可是很值錢的。
一些其他的書籍,阿雯都拿出去捐贈給了一些貧困一點的學堂。
里面順帶還拿了一些空間的其他書籍,因著一些貧困的學堂,書本實在是太少了。
教書育人本是高尚職業,但因為沒有書本就顯得很寒酸。
沒有了去時候的繁瑣,回來的時候都算得上簡單,不到十天的距離,阿雯一行人回到了上陽村。
八月底的太陽依舊那么毒辣,早晨馬車趁著太陽還未起床,快速的朝著梁家行駛去。
回到梁家的阿雯就像是魚兒回到水里,自由歡樂的四走走走看看。
說是四處走走,都是帶著目的性的。
上陽書院山下,聚集了村里大多的村民。
他們早飯都不打算吃了,就在小山丘下面高興的等著。
他們村又出了兩名舉人,這可是大喜事,值得全村高興的喜事。
今年的收成也比往年的好很多,交了稅,他們還能留下不少。
村里都是喜氣洋洋的,心里也更有干勁。
阿雯帶著南芳來到上陽書院山下,望著這些村民,或蹲著、或站著,相互討論者,臉上帶著比烈日還要燦爛的笑容。
看著她來,紛紛打個招呼。
阿雯笑著對著眾人點頭。
本不想來的,回到家后,大姐把這幾個月的情況都跟她說了。
因著梁記把配方售賣,導致市場大面積出現了各種這樣的豆干、豆皮以及其他等等。
這些食材流通在市面上后,導致了梁記本身不足以支撐的局面更難。
還好,阿雯開辟了另外一條路,不然,真就得等坐吃山空了。
秦氏作坊也遭到了前所未有了虧損情況,這一季度簡直就是在賠本。
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秦氏作坊就像是在跟梁記打擂臺賽一般,不惜成本,不惜工錢也要跟梁記對著干。
不僅僅搶梁記的客商,還低價出售各類粉條,讓市場徹底混亂了。
同時,梁記在做的事情,秦氏作坊也在做。
不論是捐贈物資,還是捐贈錢財,都要比梁記多上三分。
秦家背后有一品大員支持,資金雄厚,她完全沒有那么多的錢支持,想找梁嘉華問問,他有何建議。
她一邊思索一邊朝著早已修出的,一條特別有詩情畫意的樓梯走上去,樓梯兩邊栽種著大山中的野花,不是多么名貴,但是生命頑強。
黃色的野菊花居多,蜜蜂圍著野花嗡嗡作響,讓嚴肅的書院生出了幾分平易近人。
走上山,望著莫先生正在指點爹爹寫文章,她就靜靜的站在一旁。
從這里眺望上陽村背后的大山,很清晰。
望著山的方向,她仿佛聞到了野板栗的香味,正在向她招手。
好幾年都沒有去爬山了,好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