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冬禾麥的產量是一畝地150-200斤,這已經算是豐產的情況了。
這個時代的農民一直都是保持著粗耕的方式,能有這個產量著實不容易,完全是看在冬禾麥不輸給雜草般的生命力。
而在威廉這里,除草施肥澆水,還有威廉偶爾偷偷施展下巫術幫助,冬禾麥的的畝產量直接奔到了600斤,足足是一般冬禾麥產量的3倍以上。
六千畝土地就是就是360萬斤冬禾麥了。這極大地緩解了威廉的糧食壓力,讓他不用每晚偷偷使用“造食術”這類的巫術,制造出一些糧食用來滿足人口對食物的極大需求。
緊張的搶收期,奴隸們都累得腰酸背痛,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洋溢著滿足的光芒。
每天磨坊的磨盤都是轉動著的,將冬禾麥碾壓成麥粉,再將麥粉送去烤房,烤出熱乎乎的面包,分發到所有人身上。
就兩個字——管飽!
之前雖然每天也有吃的,但每個奴隸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分量都是固定的。
很多奴隸干了一天的苦力活,體力消耗特別嚴重,但也只能吃個七分飽。
對于體力勞動者來說,七分飽就很要命了。
但在這生產力十分落后的世界,能有七分飽,已經是特別幸運的事情了,更別說管飽了!
雖然說冬禾麥烤出來的面包,味道真的是一言難盡,但再難吃的東西,它畢竟能吃不是嗎?
很多迫不得已的奴隸,對于威廉這個領主,對于新尼塞村莊的歸屬感一下子就增強了五十個百分點。
收割完冬禾麥之后,新尼塞村莊的人并沒有閑下來,而是被派去收割烏藤果。
其實種植烏藤果到現在不到5個月,根須上長出來的藤果也比較瘦小,現在并不是最合適的采摘時間。
只是再拖延下去,冬天就要降臨了,那時候,烏藤果的收成更差。
其實,威廉當初種植烏藤果的時候,也不是最佳種植時機,這些都會導致烏藤國的收獲大大降低。
但沒有辦法,時間不等人。
威廉讓路易斯組織奴隸進行收割,直接連根拔起就好,反正這種植物生長力旺盛,來年又會漫山遍野。
最后采摘下來,經過稱量,統計出來,6000畝烏藤果的產量是98萬斤。
因為人手有限的關系,路易斯從來沒有派人照顧過這種烏藤果,但就是這樣自然生長下來,還提前采收的烏藤果,都有這個產量。
威廉是相當滿意了。
因為倉庫爆滿的關系,所以這些經過帶著泥土的烏藤果,就只能塞在那些空閑的房子。
好在這些烏藤果,人類的腸胃根本消化不了,所以路易斯不用擔心奴隸偷盜。
這么多的食物,其實可以算得上是豐收了,以新尼塞村莊的消耗,根本吃不完。
一個成年人每天的糧食消耗大概是3斤左右,威廉的村莊按照700號人來計算,那么一天就需要2100斤糧食,一個月就需要6300斤,一年才需要75600斤。
360萬斤有接近48個75600斤。
也就是,這360萬斤冬禾麥足夠新尼塞村莊的人吃48年。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憑這個時代的儲存技術,一年都不一定能保存得了。
所以必須賣出去糧食,再買回其他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