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進去了一點,但沒有完全的聽進去。”柳青道。
丁蕓很失望:“那不是白談了?”
又問道:“要不要我以董事長的身份召開一次董事會議,強行的通過預案?”
雖然不知道兒子的預案是什么樣子的,但她還是說了這樣的話,就是無條件的相信自己的兒子。
主要是零三年那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她已經三十多歲了,比柳青這樣的年輕人更明白當時的可怕之處。
柳青搖了搖頭,笑道:“沒必要那樣,我相信不用太長的時間,她就會做那樣的預案的。”
那就是讓事實說話,用事實來改變蘇綺的觀點。
丁蕓明白了。
但還是擔憂的問了一句:“到那個時候,來得及嗎?公司會不會承受很大的損失?”
她最擔心的就是公司承受的經濟損失。
經歷過零三年的事情,哪怕她不懂商業,也知道那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肯定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蘇毅當年能從一個包工頭變成房地產商,就是因為那一年房價大跌,合作的房地產公司扛不住,把公司名下的爛尾樓和債務都打包賣給了他跑路,才給了他發達的機會。
要是不早點做準備,那樣的疫情再來一次,說不定天元集團就垮掉了。
柳青道:“應該來得及吧,我已經跟她探討了最壞的情況下大概應該怎樣做,她應該能夠在還來得及反應的時候作出反應。”
“但愿吧。”丁蕓也只能這樣說。
還沒有吃晚飯的時候,蘇綺又給柳青發了微信消息,首先是轉發一個發現多名患者的報道,然后又發了一張微信聊天截圖,然后留言:
“我已經感覺到了恐懼。”
一天出現幾個病例,跟幾天出現一個病例,帶給人的壓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還是一種沒有查明的新的病,病情介紹上面,很難讓人不聯想到零三年的那一場疫情。
也就很難讓人不擔心。
柳青看到了那張聊天截圖,心下嘆息,回復:
“別傳播那樣的截圖了,心里有數就可以,不用制造恐慌。”
蘇綺:“但還是沒有發現人傳人。”
柳青:“只能說目前還沒有發現。”
過了一會兒,蘇綺發來一條消息:“你那工廠生產的口罩有預防效果嗎?”
柳青馬上表示:“我們的是防病毒口罩,在我收購那家工廠之前,就已經取得了多個權威機構的認證,在做口罩這方面,沒有哪一家工廠比我們更專業。我說的是全球。”
蘇綺:“你給我一個價格,我向你訂購一百萬個。”
“訂購那么多干什么?”柳青感到好奇。
“我們總部有幾百員工,一些全額投資的中小企業,有著大概一萬多名員工,我得給他們做一些準備。”蘇綺這樣回復。
柳青想了想,回復:“那我建議你多訂購一些,至少得五百萬個起步,因為他們還有家人。”
過了一會兒,蘇綺才發來微信:“你不會是想通過這個贏來我們的賭約吧?”
如果不是天元集團是自家的企業,柳青真的想馬上就退出了聊天頁面。
現在,他只能耐心的向蘇綺解釋:“我的口罩廠現在一天的產能就超過了一千萬個,你覺得我能靠你那幾百萬個口罩贏來賭約嗎?”
這么一解釋,蘇綺倒是沒有了疑問,留言:
“那你就給我來五百萬個口罩吧,我等會兒給你一份詳細的企業地址,你就按照那些地址直接郵寄過去。你報個價格,把你們廠的銀行賬戶給我,我直接轉錢過去。”
柳青:“沒問題。”
這一單交易做成,那就等于是柳青收購那家口罩廠之后做出的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