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根本就沒有暖氣的南方,每年冬天都需要飽受寒入骨髓的濕冷的考驗,園冶作為小時候家里經常停電的人,想要從早到晚都開著大功率的取暖用電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對于生活在房子里面冷得要命,到外面去曬曬太陽反而暖和很多的南方的園冶而言,最為有效的取暖手段,自然就是熱水了。尤其是晚上睡覺之前泡的那個熱水腳,泡完之后能夠一夜到天明,周身上下都暖呼呼的。
上大學的時候來到了擁有暖氣的首都,但是依舊改變不了冬天要在入睡之前泡個熱水腳的習慣,園冶當時最為痛苦的就是——宿舍里面沒有盆架,且建筑面積不夠大的宿舍也根本就不允許她在這小小的方寸之間使用這種東西。
用的是薄薄的塑料盆,把這東西直接往地板上面一放,熱水過一會兒就冷了,根本沒辦法好好泡個熱水腳,因此,園冶只能把垃圾桶拿過來湊合著用一用。至于這種代替品的效果嘛,呵,她啥也不想說。
一邊泡腳、一邊上網,看見點什么大新聞就控制不住地激動起來,園冶就這么因為腳下用力的關系,踩骨折了好幾個自己買來的塑料垃圾桶。
踩翻了泡腳盆之后,更是搞得一宿舍的水,園冶一邊欲哭無淚地拖地板,一邊真的是受夠這種沒有盆架的生活了。
“這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我需要一個能夠隔熱的盆架,別再讓我好不容易打來的開水全都把熱量貢獻給了冰冷的地板!”
完全就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需求,因此才會選擇把盆架這種東西納入到發售會的商品列表,園冶所繪制出來的產品,有一高一矮兩種。
古人所使用的矮盆架,其實要比椅子的座面還要高出一些。畢竟,這東西是拿來讓人彎腰洗臉的,不是給人拿來泡腳的,因此,說它矮,其實它也沒有矮到哪里去。
只不過,園冶在這一次畫圖紙的時候把它給畫矮了,矮到拿來擱泡腳盆剛剛好,于是,這樣一件乍一看過去,都不知道到底是拿來做什么用的家具,就這么被搬上了臺。
從俯視圖方向上看,有點類似于一個“米”字,只不過相比起把一個平面平均分成了八等分的“米”,其實只是一個把平面進行了六等分的架構而已,盆架在其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個這樣的“米”字結構。
位于盆架上部的那個不用多說,自然是用來放盆的。而為了能夠讓著整個架子形態穩固,在架子的下部也同樣加上這樣的一個木質構造,自然就是必要的了。
六等分框架的每一個端點,都連接著一根小小的立柱,即盆架的腿。于是從正面和側面來看,盆架就是一個被鏤空了的、只剩下六條楞的六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