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舅舅,反正老爸老媽出差三個月,把我扔在了你這里,而且也提前說好了的,我花掉的零花錢什么的,你可以等到他們倆回來的時候去跟他們報賬,所以,我提前預支又怎么了嘛!總額計算不都是那么多嗎?”
“你會算算數,我不會算算數是不是?這個道理你舅舅我能不知道?”
面對著堅決表示說,無論如何自己都一定要先行預支下個月的零花錢的外甥女,倒想要看看她要那么多的錢到底是想要買些什么東西,李誡很快就來到了倪千金的房間里,隨后看到了全息屏幕上仍然還處于播放狀態的發售會。
“介紹完架具以及箱柜大類,接下來就輪到我們的桌類了。而桌類不光是只有桌子而已,還包括案以及幾。”
在當年學習劉禹錫《陋室銘》的時候,面對著里面的那句“無案牘之勞形”,是把書案和書桌混為了一談的,園冶就如同此時負責進行介紹的計無否一樣,假如不是曾經有人和她說過這兩者之間的不同,那么她直到現在都不會知道,在古時候,這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東西。
以一張普普通通的正方形桌子為例,桌子的四條腿,一般就直接安裝在桌面四個直角的正下方,而不會朝著正方形對角線的交點靠近。四條桌腿沒有位于面板的四個直角正下方,反而朝著面板中心縮進去,這樣類似于桌子的家具,就被稱之為案。
只不過當然,就如同櫥和柜一般,桌和案也伴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慢慢被混為一談,區別不再那么明顯。所以,很多從形制上來看其實應該是案的東西被人稱之為桌,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沒有在當初繪圖的時候繪制四四方方的桌子,園冶當時所畫的第一張桌子類的圖紙,是一張正六邊桌。從俯視圖上看,桌面呈現一個正六邊形,因此去掉了方桌過于尖銳的直角,園冶所搭配著繪制出來的凳子,也剛好是正六邊形。
由于七個全等的正六邊形在同一平面內,可以以中間一個,周圍六個環繞的方式占據滿整個平面,不會像五邊形那樣在拼合之后留下多余的角度,因此,與六邊桌的俯視圖呈現為相似圖形的這六張凳子,自然就能夠以拼合在一起的方式,于不使用的時候放于桌下,非常方便收納。
“圓桌是從清代的時候才開始流行的桌式,在清代之前,古人是并不喜歡這種造型的桌子的。且,相比起現代只使用一根較為粗壯的立柱立于圓心位置,從而承接起整個桌面的圓桌,清代時期的圓桌大部分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是由兩張半圓形的桌子拼合而成。”
說話間示意將家具搬上臺來的工作人員將面前的這張圓桌一分為二,計無否繼續介紹道:“一分為二的兩張半圓桌又被稱之為月牙桌,且一桌有三條腿。在平日里并不希望兩者合二為一從而占據一大塊地方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將兩張月牙桌放置于不同的地點,這種半圓形的桌子一般都是靠墻擺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