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說起自己曾經逛過的蘇州城的園子,那么,在這么多的私家園林當中,園冶最喜歡的并不是身為五A級景區的留園與拙政園,與此同時也不是身為四A級景區的網師園和獅子林,反而是名號并沒有那么響亮的耦園。
耦園,原名涉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內倉街小新巷六號,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園,故名耦園,即“耦”與“偶”相通。
從園子所擁有的英文名TheCouple'sGardenRetreat可以看出,耦所相通的偶,還寓意有“佳偶天成”的意思。因此,雖然光是從讀音上去聽,會讓人誤以為這個園子是“藕園”,即擁有一片非常開闊的荷花池,栽種有大量的蓮藕,但是事實上,這個園子的名字卻有“夫妻和睦、伉儷情深”的意思在里面。
耦園的北、東、西三面臨河,南面沿街,宅園總面積約八千平方米。建筑布局以四進廳堂的宅地為中心,東西兩園與住宅之間以重樓相通。分為中廳、西花廳與東花園三部分。
耦園中廳為住宅區,南北中軸線依次建有門廳、轎廳、大廳和樓廳。東花園較大,占地面積約四畝,布局以山為主,以池為輔。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組重檐樓廳建筑。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復道,西與住宅相連,總稱為“城曲草堂”,中間設大廳三間,是舊日園主歡宴聚會的地方。
西園面積較小,以書齋“織簾老屋”為中心,分隔為前后兩個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壇,園北立有藏書樓,西南角還設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園內的黃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樓廳之前。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臺及西側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止于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谷道,其東臨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閣,而在山頂、山后種植十余種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園內池水隨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橋,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筑,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了以山為主體的景區。
“所以呢,這座園子最為吸引你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呢?”
在園冶開工建設的這一天,再一次跟隨她進入到了虛擬空間當中,小盤在整座宅院里面跑進跑出,很是沒有辦法理解,這樣一座占地面積并不是多么大的私家園林,相比起蘇州城當中比他更加有名的那些園子,到底是好在了什么地方。
在當初跟隨自己的老師以及同學們造訪這個園子的時候,還在園子內部聽了一場園區安排的蘇州評彈,園冶對這整座私家園林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個地方。
一個,是東花園小池塘旁邊的“山水間”。身為一座修建在水邊的軒敞建筑物,“山水間”擁有使用雞翅木作為原材料,以鏤刻的方式透雕而成的巨大落地罩——“歲寒三友”。
在園冶他們當初造訪這里的時候,被玻璃制作而成的防護罩保護了起來,以松、竹、梅的形象雕刻而成的巨大落地罩,據傳為明代遺構,是好不容易才得以從戰火紛飛的歲月保存下來的。擁有非常生動有趣的構圖,以及手法相當精湛的雕工,這樣一件木雕作品,完全可以成為蘇州各私家園林在建筑裝飾方面的精品代表作,相當值得一觀。
至于這整座園子最為吸引園冶的第二點,當然就是水巷游了。
園冶所出生長大的家鄉位于中國西南山區,既不靠近沿海地區,與此同時也和溫婉的小橋流水沒有任何關系。在當初剛剛來到蘇州的時候,就希望能夠去搭乘一番那些在小小的河道里運行的船只,園冶的這個想法,在游覽這個園子的時候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