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帶著阿嬌和阿花走了。
當她們離開的時候,明顯地往門口那里張望。
可惜曼珠沒來送她們,還能依稀聽到她大聲講電話的笑聲。
兩姐妹很失落。
阿花還問姐姐:“媽媽真的不要我們了嗎?”
阿嬌低著頭不說話,眼淚滴在懷中的骨灰盒和遺像上面。
她抱的得緊緊的。
“你怎么把她們帶出來了?”
羅彥在騎士機車旁等了一會,艾絲從遠處走來。
“我覺得,把她們安排在同心大教堂比較安全一點。”
艾絲看了眼費沙的骨灰盒和遺像,不再多問,“走吧!”
騎士機車夠長,兩個女孩身材瘦小,剛好能載著四個人。
用不到多長時間,同心大教堂到了。
遠遠望去,一座巍峨的教堂矗立在一眾平房之中,很是扎眼。
機車開進大門口的鐵門,并沒人把守。
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超大的廣場。
廣場中央有個噴水池,一座以白石雕成的男性石像站在池中央。
身披白色長袍,體格健壯,一頭短卷發,悲憫的雙眼注視著前方。
左手上舉,手掌反握著一個橢圓形盾牌,右臂齊肩斷掉。
顯得相當突兀。
這是教會的最高神,上神。
教會也稱上神教。
不少人被機車的聲音吸引,駐足觀望。
這些人當中,有些是附近的平民,穿著破舊的服裝。
但大部分人身上都披著一件發黃的長袍,跟雕像的款式一樣,估計已經穿了很久。
甚至不止一個人穿過。
每個人都面黃肌瘦,動作緩慢。
看到炫酷的騎士機車時露出畏畏縮縮的表情。
看得出來,他們并不健康,無論是心理或者生理上的。
好端端的人,是不會來同心大教堂的。
艾絲停下車,與羅彥并排站著,注視著廣場的人群。
她介紹,披著長袍的都來自一些破碎家庭以及喪失了勞動力的人,他們以教堂為家,是虔誠的信徒,會無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這里經常組織互助會,也有化身為神職人員的同心社社員開講座。
講的,都是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釋放壓力。
同心大教堂是傳統的哥特式建筑,由大量的花崗巖組成。
正面有三道門,中間的是正門,兩旁為側門。
皆為七層漸進式拱形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門遠比側門寬大,屋檐上方雕著精致的浮雕,再往上掛著一個超大銅鐘,指針上顯示著現在的時間,十一點五十九分。
鐘盤是淡藍色的,看不出是塑料還是玻璃。
忽然,羅彥看到鐘盤里面有個陰影一閃而過。
他的心臟隨之一突,定睛看時,又似乎什么都沒有。
難道眼花了?
他暗暗嘀咕。
側門上有兩層彩色玻璃,上面印著各種神跡圖案。
玻璃往上,是兩座高高的尖塔。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是大量運用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加上教堂本身的尖塔,遠遠望去,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滿身是刺的感覺。
而羅彥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果把大門比喻成巨獸的嘴巴的話,兩個尖塔就像它的兩個角,身后若隱若現的塔尖,就是巨獸身上的刺。
他知道這樣去形容一個神圣的教堂有點冒犯,但仍止不住這樣的想法。
當當當——
沉厚的鐘聲響起,在廣場上來回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