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飯菜沒吃完從來不舍得扔掉,一遍一遍的熱熱重復吃,也不怕吃壞肚子。家中的水果永遠都要放到快爛了自己才舍得吃點,否則都給子龍留著,生怕他吃不飽。子龍休息在家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永遠是你早晨想吃什么,中午想吃什么,晚上想吃什么,永不停歇,仿佛是唐三藏再生附魂到了母親身上,讓他有點無可奈何。
他對吃食真的不挑,做什么吃什么,可母親總是要一遍遍的問清楚,這種過程對他也是一種修心的磨煉,要不他怎么會變的心平氣和呢。靜以修身,淡然處世,原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都是龍媽媽的功勞啊,失敬失敬。
龍母是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親眼看到過無數人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在街頭,這種親身體驗過的經歷是子龍無法想象的,也讓她時時刻刻都對餐食懷有著一份敬畏之心。他從小就聽母親和親戚們說起過很多次當年吃不上飯時的慘狀,對母親的行為也都能夠理解,所以他對母親的嘮叨只能是睜只眼閉只眼了,習慣就好了。
他有時經常會想一個問題,就是自己拼命的工作賺錢是為了什么?看看母親一個月省下的水費應該有幾元錢吧,那幾分錢的垃圾袋也能省下不少吧,電費更不用說,如果他不在家,家里也幾乎可以完全不需要電了吧,那自己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掙錢再多,母親也不會更多的享受,那自己賺錢的意義又在哪里?難道不是為了讓家人能夠更好的生活嗎?
想不明白,不過他也不會糾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強求,只要母親自己覺得舒服和開心就好。
于是他車載著龍媽媽至熱水壺品牌指定的維修點維修,路程還真是不近,開了近一個小時才到,可修了半天卻未當場修好,讓他們改日再取。他有點小郁悶,在回家的途中,路過商場買把新壺,家里不能沒有熱水啊,人民幣一百二十元。遂在心中細算……
1,經濟學:家至維修站,28公里,往返56公里,外加堵車油耗保守計約80元;如計算維修好后取回的路程相等,總計約需160元;維修費30元還未保證能再用多長時間。
2,時間學:商場買把新壺至家約十分鐘。由家至維修站往返約用時兩小時,加上等候維修四十分鐘,計兩小時零四十分鐘。如計算維修好后再去取回用時相等,總計約需四小時零四十分鐘。
3,空間學:在家可以上網,游戲,看電視,聽音樂,翹著二郎腿,喝著小爽茶,小睡休息,努力工作。在路上享受空氣污染,堵車時的心情煩躁,增加社會pm2.5值,容易引發的各種不安定風險因素。
4,親情學:在家被老媽嘮叨、埋怨,引發各種心情不爽。在路上可以帶老媽至海邊一路看風景至維修站,陪老媽叨叨各種煩瑣小事。送壺至維修站雖未當場修好,但老媽回程興奮了一路,終于放下個心事,并一再教導他:“凡事要節儉,花錢別大手大腳”。回家后心情大好做了頓豐盛的晚宴,螃蟹,魚,午餐肉,價值約三百大元,又吃的他都撐不動了。
感悟:對于價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計算方式,都有不同的觀點去對待。而他,則只覺得有家人在身邊在一起的感覺真好,金錢可以努力去賺,而親情永遠是最重要的。
今天下午,他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