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二師伯的關門弟子孫付明是位世家子,其父親官拜丸州布政副使。那時已有十八歲,一身公子氣卻不惹人厭煩。接人待物,更是滴水不漏。還未下到山門處,便恭謹問道:“黃師兄,下山可有歷練安排?”黃走停下腳步,回頭答道:“不曾有安排,掌門師伯說歷練期限一年,不耽誤回到山門即可。”
孫付明點點頭。
黃走欲言又止,想了想說道:“師傅叮囑過弟子,說孫師弟乃一方俊杰,頗有令尊之風,下山之后一切聽從師弟主意便是。”
孫付明聽到這個答案,頗為自得,撫掌笑道:“三師叔折煞師侄了,若黃師兄不曾有計劃安排,可先沿導河找一村落,沽些美酒,再花錢買輛牛車及耕牛,乘車沿河順流直下十日車程即可到達我家鄉丸州梧桐城,屆時到小弟府上做客,美食美酒管夠,酒飽飯足后,大可外出逛逛,城里的虹月樓和妙音牌坊,諸位師兄也是不可不去走一遭的...盡完地主之誼后,小弟的夫子會留我在城里陪家里的門客做些學問,以圖考取功名。諸位師兄若是閑得慌了,可以幫忙調教一些府里的小廝,他們雖頗會寫拳腳,但在師兄們面前自然是不值一提的...隨后我們沿航河南下,坐船前往京城,見識一下這一方天下的繁華,到時路過放題城和拙名城,諸位也可下船去見識一下,只要不耽誤小弟赴京趕考即可。”
孫付明說完,見諸人一番聽懵了的樣子,未有人點頭附和,有點惱火。黃走還算是這幾人里比較能察言觀色的,見孫師弟有些不太自在,緩緩說道:“不瞞孫師弟說,我們師兄弟幾人,自小上山后從未離山,就拿我來說,除了導河在二十多年前上山前沿河走過,其他地方,聞所未聞,既然大家沒有反對意見,就依了孫師弟便是,至于去不去京城,我和師弟們到了梧桐城后再商量一下如何?”
“全憑黃師兄做主,既然決定去梧桐城,那咱下山后沿林路去湖邊,過了渡口大路就能直通導河了!”孫付明竟未抱拳,而是學那讀書人作了個羅圈揖,弄的黃走等幾人均不知該如何回禮了。
很快一行五人就來到了山腳下,山腳戒律堂四位值守弟子依律做做樣子,宣讀了幾條山門歷練的門規,就笑嘻嘻的給諸人讓行了,其中兩人敬重黃走武功人品,上前告別,說些珍重話語,剩下的二人似乎與孫付明頗為熟絡的樣子,一口一個“孫公子”的叫個不停,孫付明心情大好,仿佛已經回到了梧桐城,就從腰帶處拿出包有一兩銀子的紅包,包括那倆未曾套近乎的戒律堂弟子也有一份,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兩人立馬露出笑臉,點頭哈腰的說了幾句“讓公子破費了”、“一路順風”的話語,黃走的幾個師弟露出了不齒的神情,只有黃走沒有表情的向前走著,不知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