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錦書道德論
“第十七章的故事簡潔明了,我們斷句通讀即可。”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
“我們把這段話自然直譯,即可明白文章內容。這樣,秦深你先試試自己翻譯下吧。”
“嗯。”秦深點頭應和之后,隨即開始試著翻譯起來。
“大人高高在上,下面的人知道您的喜好,巴結奉承您。其次親人們贊譽您。還有關系疏遠些的人,敬畏您。最后,還有關系不好的,侮誚您。
信譽不足,決定事情時就會因不信任您了,猶豫不決。信譽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語言啊。能讓人功成名就,能使事情順利完成。而這就是人們稱為理所當然的事。”
“這小段話,我譯做了兩段。可以看出,似乎兩段間沒有直接關聯。為什么會這樣呢?”
雖然試著翻譯出來了,但秦深是感到有難通不解的地方的。
譯文的問題,秦無敵并沒有去苛責。
“翻譯還算不錯。文章的脈絡與大意,你已經能夠摸到了。”秦無敵贊到。對秦深的這個譯文,秦無敵基本還是認可的。
“這第十七篇李師講的是信譽的重要性。再將你剛才發覺的譯文中存在問題解決掉,使得整篇文章能融會貫通,就是一篇極好的譯文了。我這邊綜合你發現的問題之后,給你參考的譯文是這樣的。”
“達成目的的最上策,就是讓下面的人知道有這些好處(自己了解,然后直覺就去執行)。其次是親自去宣傳講解有這些好處,(廣為諭之,讓下面的人接受)。再其次是讓下面的人感到敬畏,(不明緣由,從而被動接受),再其下之策,就是不折手段使人受盡侮辱委屈也得接受(心生抵觸,被迫接受)。
信譽不足,(才會)就會有人對計劃(政令)不信任,猶豫不定。
信譽是最寶貴的言語啊,能讓政令成功實施,能使計劃順利完成,而人們也稱贊該政令是水到渠成般順其自然的。”
“嗯嗯,這樣譯出來確實通暢明了了許多。”秦深聽得連連點頭,趕忙將譯文給記錄了下來。
秦無敵耐心等待秦深把譯文抄錄完畢,才繼續緩緩說道:“信,這東西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但是,祂對我們整個社會來說,卻是十分重要之極的。
人們很早就明白了祂的厲害之處。現今社會,祂最常使用的地方就是商業發展方面。
有可以通過信用來先行支付錢款;亦可以通過信用來先行提取貨物;還可以通過信用來作為橋梁讓互不相識的雙方達成交易。
這些都是借信用來達成守恒的商業模式。這種跨越空間地域,還有時間范疇的結算方式,從古至今,花樣百變,代有創新。
有人利用祂發展成了商業巨頭,也有人因為祂而變得負債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