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政策,是我詢問過師父與陳師,而定下來的領地發展計劃。這是目前最符合炎興的軍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事策略。但是,精兵政策也是有缺陷的。
也就是說,從長遠發展來看,領地的軍事建設,必須不斷升級。充實兵力,增強實力,才能跟上國力不斷增長的需要。
所以,并不是我搖擺不定,不作選擇。精兵政策的好與不好,其實在于形勢適不適合。作為我來說,當然是準備取長補短,兩者都要。”
“兩個都要?”陳曉曉探出三個指頭狠狠修理了下秦深,然后吐槽道:“只能說你的想法美得冒泡。”
瞧著秦深吃痛的模樣,瓊尼樂不可支地笑了起著。甚至連說話都笑著停不下來:“好了…哈哈哈…好了。我們繼續討論道章中的其他疑惑之處吧。嘻嘻,秦深哥哥,要不還是你來說說。”
“要我繼續說,也行…”秦深停頓了下,看了看旁邊的陳曉曉,這才說道:“探討學問,可不能突然動手。不然的話那就不能繼續了…”
“哼,”陳曉曉雖然不肯認錯,但語氣已是稍稍軟了下來。“別磨磨嘰嘰的,說你的。”
“哼,嗯。”秦深稍稍調整了下狀態,然后開始說道:“本篇開篇,師祖用四小個對句來作為引論。
在師父沒有教授之前,我對這四句話的理解沒有這么透徹。這就導致了對后面的話語也存在理解不到位的情況。
師父點明了本篇的中心主旨之后,我再回過頭來看。這幾句話無疑是戰爭謀略的經典總結,牢牢抓住了謀略的精要之處。
明白了前面的引論,而接下來的后半部分段落,也就順理成章地深入理解了。師祖認為這些謀略歸納出來后,從細微處可以證明,以弱勝強是完全可行的大道。”
“當然,這以弱勝強雖然是經得起證明,且完全可以實現操作。大家也都能夠看到,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容易達成的。”陳曉曉插話打斷了一下。
在幻世的數據庫中不僅有大量的戰爭統計分析數據,也有眾多的推演模型和論文資料為陳曉曉的觀點提供佐證。
“確實是這個道理。”秦深連連點頭回答到,“就好比剛才說的精兵政策。其實在現實中實施精兵政策,實際可能未必比普兵政策耗費得少,甚至可能更為燒錢。”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陳曉曉笑臉嫣然,而繼續插話,“其實我覺得李師這篇文章恰恰是在說明,普兵更優于精兵,無兵更優于普兵。
你們看這最后一句,魚不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我覺得這是全篇之中的無上精要。
軍隊像魚一樣生活在河水之中,水乳[]交融不分彼此。這僅僅是李師說的邦利器藏著掖著不可以示人嗎?
我認為李師是在說全民皆兵,如魚水之藏,不示于人,不戰則[]民,戰則皆軍也。
天下之大帥者,能達到全民皆兵者寥寥爾,卻皆取得過舉世矚目的輝煌之大勝。有淮陰帥,曰多多益善者,取天下如探囊取物般。有元先祖,率游牧之族,所征之處皆伏于金帳之下。有華偉人,領中國之民,以弱者之合平四海之外敵。
能達到無兵之兵,為兵之王者,其更合于道之極奧之義。魚藏于淵,因其不脫于淵也。邦利器藏不示人,因其皆為民也。”
秦深與瓊尼均聽得目瞪口呆。良久之后,草堂之內才傳出一聲驚呼。
“曉曉,你悟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