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犯了帝國大多數軍人的通病,把自己當成了戰神,以區區幾百人的兵力深入敵方腹地,豈能不敗,中國的孫子曾經說過,兵者,詭道也,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能而是示之不能,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個孫子,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人,他對于謀略與戰爭的關系,早已經做出了精辟的論述,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過時。“
“山本君不愧是帝國陸軍大學的高材生,你的見解使我我很感興趣,請說下去。”
“比如我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敵國的首都,占領了大半個中國,于是我們很多的將領就沾沾自喜,認為我們比德國人干的好不尋思,其實占領南京和占領巴黎戰略效果完全不同。”
“那么占領南京和占領巴黎分別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對于中國而言,即使我們占領了南京全部城市和鐵路沿線,抵抗也不會停止,中國軍隊會在山區,遠離城市地區和鐵路沿線繼續戰斗,他的國土面積提供了極大的縱深,給了中國軍隊足夠回旋的余地,使得我們陷入被動局面,而我們有限的兵力和資源,會入不敷出,無法經受起長期作戰的損耗。
而德國巴黎則是不同,他們缺乏戰略縱深,鐵路四通八達,多半是平原地區,**德國隨時擁有著大量機械化部隊,可以快速向任何一個點出擊,因此巴黎一旦失守,戰爭必然結束。”
“山本君,在你做出這些評價后,我可以理解為你對戰爭前景十分悲觀嗎?”
“長官,請恕我直言,如果戰爭繼續這么進行下去,我持悲觀的態度,原因很簡單:我們缺乏兩線作戰的本錢,我不知道統帥部為什么做出如此愚蠢的決策。請原諒,我的用詞不當。”
筱冢義男點了點頭:“請繼續說下去。”
“現在的事實是,我們竟然主動選擇了三個戰場,中國戰場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完,我們又在太平洋和南洋群島陷入苦戰,將軍,您不覺這十分愚蠢嗎?”
“山本君,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我們軍人是無法選擇的,當年東鄉平巴郎大將,在向俄國艦隊進攻之前,命令旗艦升起信號旗,他對艦隊全體說,帝國命運,在此一戰,那次戰爭我們打贏了,這次戰爭我們也一定要贏。”
“將軍,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戰爭不僅僅需要激情,也需要謀略和指揮。”
“山本君,這里需要的是實干家,每一個帝國軍人,首先要做好分內之事,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哪里?,是華北。那么請你從戰略及戰術兩個方面談談,如果你是帝國駐華北派遣軍的最高長官,你打算怎么做。”
“遵命,我們應該使華北成為我們真正的戰略后方,而不是徒有虛名的后方,具體實施方式,以公路,高壘,深溝在平原地區分閣,不妨稱之為網格化,而八路軍的所謂根據地,會被分割成若干個小塊,是指首尾不能相連接,而我們隨時以從坐標上迅速出擊,一旦網格形成,組成重兵集團,我們可以進行拉網式的清剿,此戰術明明為鐵壁清繳。
“山本君,我會把你的想法如實的向多田俊將軍匯報。”
.....
嗚嗚咽咽的哭聲,,還有一些紙錢燃燒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