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傳統的“窄院式”四合院,青磚青瓦,古香古色。整個院子是土木瓦房結構,院子正中正房有三間,是院子里最高的房屋,正面全是梁柱和門窗花格,檐柱裝著花罩,顯得高大,端莊。兩側的廈房都是半邊蓋,高度和氣勢遠不如正房。大門直對的廈房山墻上設有影壁,上有“恭敬安詳”四個磚雕大字,中間有一個古體“壽”字圖案。據說這座院子建于明朝初年,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能感受到當年主人的富足和奢華。
孟祥在院子里前前后后的看了個遍,被這個院子的華貴肅穆所震撼。打小就在鋼筋棍凝土的高樓住著,原來不覺的有什么不好,現在跟這深宅大院比起來,突然感覺自己原來住了二十多年的鴿子籠,也難怪現在的富豪都要住四合院,真敞亮。
也不知道父親一直牽掛的祖宅又是個什么樣子呢?不如我先去看看。孟祥心里想著。由于祖宅幾十年都沒有人住,爺爺當年就把這院子托付給小武一家來照料。孟祥向小武取了鑰匙,打算一個人先去看看。
“咱這個胡同走到頭右拐就是。多少年的老宅子了,你進去要小心。”父親有些不太放心的叮囑道。
“沒事,我隨便看看。”話音未落,孟祥已經跨出了大門,走到了村子里的石板路上。
整個村子和小武家幾乎一樣,都是古樸的四合院,規模也差不多,看的孟祥恍如隔世,仿佛穿越到了明清兩朝,不過偶爾遇見的路人,又把他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當他右拐進胡同,一座與眾不同的院落出現在他眼前。高大的金柱大門比其他院落更顯的高大恢弘。樨頭雕刻著各種花鳥裝飾圖案,大門上的門額上書“慶有余”三個字,門兩側有六個上雕獅子的拴馬樁,旁邊立著一座有盤龍雕刻的上馬石。
打開門鎖,孟祥費了很大的勁才推開沉重的四合院大門。院子里,整體布局與小武家的院子并無二致,只是各處的雕飾更顯精致華麗。正對大門的影壁磚雕八駿圖,飄逸優雅。院子里,雜草從地磚的縫隙中長了出來,雖有一絲綠意,卻顯的落寞冷清。
隨便進了幾個房間,孟祥發現都是空蕩蕩的,什么都沒有。只有正房里,透過窗欞能隱隱看到廳堂中間擺放著兩件家具。式樣有些眼熟,頗具明式家具的風格和特點。畢竟是透過窗縫看的,并不清楚,孟祥也不敢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