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老進了三樓大廳后,很快就在觀眾席前排找到了秦會長。兩個人不動聲色的觀察著臺上的一舉一動。
此時臺上正在鑒定的是一把民間的榆木南官帽椅。無論是材質還是斷代以及雕刻,專家的點評和結論并無任何偏差。
接著下一件藏品上臺,是一把海南黃花梨的圈椅。這把圈椅靠背板的下端,浮雕如意紋,如意紋內刻一條鯉魚,在波浪中躍起,靠背板的上方透雕一條飛龍,取鯉魚躍龍門之典故。鵝板,嵌板下有浮雕花紋的牙條支撐,一對扶手成“S“形,美觀又十分罕見。底棖為步步高趕棖。前腿和大邊間卷口牙子。圈椅的椅圈用弧形圓材攢接,下部腿足和面上立柱采用素光圓材,只在正面牙板的正中和背板正中點綴一組浮雕的簡單花紋,立根立柱另安,造型大方,流暢,富于變化。
管老和秦會長看到這件藏品后,眼光都不約而同的集中在了那兩個專家身上。單從體現出的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等特點來看,只要具有一定收藏知識的人,都能看出這把圈椅的價值,就是不知臺上的專家會如何鑒定。
兩位專家在觀察完這把圈椅后,對于該藏品的材質,雕刻以及結構特點,分析的有理有據,直到斷代傳承這個環節,就出現了爭議。
藏家認為這件圈椅應該是明代器物,而兩位專家卻意見非常一致,給出的結論是民國時期。這個結果讓在臺下的秦會長和管老也大跌眼鏡。
藏家對于這個結論不認可,激動的跳了起來。
“我這件藏品是5年前從國內知名的民間收藏家手里買過來的,當時花了30萬。我也請不少民間藏家看過這把椅子,都確定是明代的,現在你們鑒定為民國時期的,你們憑什么這么說。”
話剛說完,一位專家陪著笑馬上解釋道。
“這位藏家,你不要激動。家具斷代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在現場的所有專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專家的說辭,讓觀眾席一下喧鬧了起來。還有一些看熱鬧不怕事大的觀眾,見臺上爭了起來,就跟著起哄。
看藏家情緒有些失控,戴眼鏡的那位專家馬上跟著說道。
“你30萬買的,按照民國的圈椅現在的市場價格,現在起碼也漲到50萬了。”
聽完這兩位專家的分析,藏家的情緒變得緩和了些,就不再說話了。不管是哪個年代的,現在畢竟升值了!
臺上鑒寶專家的拙劣表現,已經不是專業知識的問題了。很明顯,這是一件明式圈椅無疑,可專家的結論讓秦會長和管老的臉馬上拉了下來。問題已經嚴重到如此程度,鑒寶活動必須暫停進行,否則后果將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