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傅,準備開料。”
朱宏昌沖著廠房喊了一嗓子,等了一會了,從里面就走出來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男人,這位師傅就是劉師傅。
很多人對于開料不了解,覺得不就是把木料切割開嘛?有什么好說的。其實在紅木行當中,雖然現在很多已經進入機械化生產了,但是開料卻依然沿用傳統。紅木的開料看似粗活,實則十分的精細,一鋸下來就是成本,因此要規劃和預設好軌跡,提高木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又要保證開料的精確度。
于是,經驗豐富的下料師傅,并不僅僅是干的年頭長,而是減少用料失誤,讓“木盡其材”,充分利用好每一塊木頭。
開料的尺寸,如厚薄、長短、寬窄,都是根據家具設計圖紙來定的。開料師傅除了掌握機器的操作技術之外,還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即“長料不能鋸短,寬料不能鋸窄”。
很多紅木原木為大自然的產物,在漫長的生長過程里容易出現中空的現象。有時候表面看上去一個小孔,開料就有可能中空了,使生產企業遭受損失。木盡其材,是一個開料師傅手藝高低的衡量標準。
現在的紅木資源匱乏緊張,寸木寸金,很多木源都近乎沒有存貨,處于停滯狀態,所以對于現有的紅木資源更是要珍惜。紅木開裂一般的步驟配料、補料、劃線而后才開始切割,并不是一根紅木直接拿上來,就是一頓操作,粗中有細這是對紅木開料最好的詮釋,力道和軌跡全靠開料師傅的一手把捏。
木盡其材,是一個開料師傅手藝高低的衡量標準。現在的紅木資源匱乏緊張,寸木寸金,很多木源都近乎沒有存貨,處于停滯狀態,所以對于現有的紅木資源更是要珍惜。紅木開裂一般的步驟配料、補料、劃線而后才開始切割,并不是一根紅木直接拿上來,就是一頓操作,粗中有細這是對紅木開料最好的詮釋,力道和軌跡全靠開料師傅的一手把捏。
在紅木家具行業,用于開料的工具叫帶鋸,鋸路通常是2.5毫米,而目前更精細的鋸路只有1.5毫米。精度雖然只提高1毫米,省下的料卻不是個小數目。劉師傅就是朱宏昌廠子里最好的開料師傅,開過的大料不計其數,經驗非常豐富。
聽說要開料,幾個工人就開始忙碌了起來。由于這根料太大,沒辦法用帶鋸進行切割,所以,有工人就取來了油鋸,人工進行切割。
只見劉師傅先圍著這個原木轉了兩圈,這才從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只粉筆,在原木的兩頭切口處劃了根線。
大果紫檀的價格一般三十到五十公分的原木,價格一般都是在1萬多一噸,但是像這種一米以上的原木,那價格就不是1萬多了,而是10萬多一噸。因此,在切割這種原木時,切割師父都非常小心謹慎。只有反復斟酌,這才動手。如果一不小心,碰到空心和瑕疵,那一瞬間,10萬一噸的木材就變成1萬一噸的便宜貨了。
畫好了線后,為了保證切割時,始終保持一條直線,在原木兩段劃線的位置,劉師傅還特意彈了一條墨線。
從劉師傅熟練的準備工作看出,他對于切割這么粗大的原木,已經是輕車熟路了。
油鋸是切割原木的工具,但是一般的油鋸只有一米多長,現在劉師傅手中的油鋸可以說是油鋸的大哥大,足足有兩米多長。拿在劉師傅手里,就像一把大刀。
隨著鋸條的啟動,轟鳴聲傳了出來。隨著鋸條快速轉動,紅色的木屑頓時飛濺而出。
木材的硬度和生長速度有很大的關系,大果紫檀雖然成長在熱帶,但是因為生長速度緩慢,木質堅硬。半個小時過去了,只切割了不到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