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他看來,以治安為代表的巫師界整體社會環境差勁,以及巫師之間的信任感匱乏,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人的社會活動的密集程度,是跟其需求緊密關聯的。
舉例,死宅的社會活動情況,以及朋友圈情況是個什么樣子?
超凡者個體的能力上限,比普通人高許多,意味著很多事可以獨立完成,分工合作的需要就降低了。
同時,能力強,威脅也大。每位巫師在其他巫師眼中,都像是武裝到牙齒的暴力份子。
魔杖施法或許不像熱武器那般震撼,但論陰毒,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奪魂咒+一忘皆空,鄧布利多被打個措手不及,也慌吧?
有人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你把巫師界想象的太險惡了!
厄尼也不是沒有反思過,是不是家族蒙冤因帶出的經歷,讓他患上了被害妄想癥。
后來他找到了否定這個說法的關鍵理由:犯罪成本。
犯罪成本如果很低的話,就容易誕生鋌而走險的人。
成年人魔杖并沒有蹤絲,監控網對霍格莫德、對角巷這類地方的監控能力很差。因為每個巫師都是魔力釋放器和監控干擾源。
更何況近代社會的巫師界,本就不能跟現代社會比文明程度。
純血巫師罵那些麻瓜出身的巫師是泥巴種,就相當于維多利亞時代的權貴罵血汗工廠的勞作者是劣民,下等人。
這不是簡單的侮辱和鄙視,而是根深蒂固的認知,是社會一角,是時代縮影。
所以才說巫師界的社會環境是黑暗的,比現代那種切格瓦拉來過之后,底層人士起碼有基礎的社會保障的社會環境黑暗多了。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霍格沃茨,扮演的角色,的確不僅僅是象牙塔,還是避難所,情感培養所,甚至世外桃源。
公平,尊嚴,這些概念在霍格沃茨被強化了。學生們在這里,有一個相對而言平等的溝通和競爭機會。
并且,在心性相對單純時,以及三觀塑造過程中,所締結的情感聯系,在人的感性認知中,還是比較有份量的。
比如伏地魔對鄧布利多的畏懼,孤兒院第一次見面時就有了心理陰影,后來不斷被強化,哪怕離校那么多年,自身也做到了叱咤風云,可還是不敢跟鄧布利直剛硬懟,最后也是借他人之手陰死的。
有反面例子,自然也有正面的,那就多了。
他甚至覺得,英倫巫師界,乃至全球巫師界,巫師之間的基本信任,都是在各自的魔法學院建立的。
再往深了探討,那就復雜了,巫師界衍化成現在這般模樣,既有本身數量劣勢,凡人勢大,以及妖精戰爭那樣的外壓,促成群體的抱團;也有學習凡世先進技術,同時結合自身超凡技術而帶來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內壓。
但不管怎么說,魔法學校的表面功能和隱形功能,對巫師界而言,都是異常重要的。
學校一代代的塑造著未來巫師社會的主流人士,而巫師們也在此地開始編織自己的人際關系網。
所以,去霍格沃茨讀書,就仿佛前世權貴人士捐款讓自己的子女去清北哈佛,不是篤信好的環境能讓學渣兒女變學霸,而是四大鐵的一起同過窗,是非常不錯的建立人脈的途徑。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際圈子很大程度決定了人生機遇。
從這個角度分析,花錢讀名校,就是智商不足情商補,沒毛病。
更何況,即便不算計這些遠期收益,也有近期得失要算一算。
麥克米蘭家族如今處境是非常尷尬的,急需傍上粗大腿,畢竟以他們孤兒寡母,財富驚人的現狀,妥妥的就是別人眼中的肥豬。
估計出門闖個紅燈,都會被罰到懷疑人生。
魔法部官匪勾結,吏治黑暗,貪腐成性,真不只是說說。
這也是他和賽琳娜這些年以宅為主的一大原因。
母子倆都知道,暗中有的是人眼珠不錯的盯著,準備抓機會花式碰瓷。
睡著前,厄尼想:“都八月了,霍格沃茨的Offer也該到了吧?
不會是那幫嫉妒羨慕恨的純血家族造謠,鄧布利多就真的相信我在四年前被黑巫師追殺中心靈受創,自閉程度已不適合讀普通院校吧?
麥克米蘭家族能翻案,鄧布利多也是出了力的,期間也有跟我打過交道,除非他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