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漁山縣令李成,正端著個破碗大口吃著魚。
還時不時的伸出舌頭舔舔嘴唇,省得滴下去浪費了好東西。
他都拎著破碗吃了兩碗了,陳伯才喝了半碗魚湯,看著他吃的香甜,也是忍不住露出掉了牙的嘴笑的很開心。
“這魚真好吃啊!陳伯,這是啥魚?”
李成吃的滿口留香,忍不住打聽起來。
如果見到完整的說不定他還認識,可這被陳伯剁成小塊,他只知道這玩意是魚,根本看不出是啥品種。
不過好吃那是一定的,沒看他吃了大半鍋嗎?
這還是沒有放任何材料,只撒了一點鹽花,要是找個大廚好好烹飪,估計味道會更上一層樓。
好幾天沒沾葷腥了,李成肚子沒啥感覺,但精神早就開始造反。
想當初,在地球雖然不能說山珍海味,起碼也是頓頓有肉。
往事不堪回首,還是專心吃魚為好!
“這魚張大郎說叫石首,還有叫大王魚的,不過大王這詞得避諱,很多時候也會叫大黃魚。”
“哦,魚好吃,名字確實不咋地!”
李成喝著魚湯,隨口回應道。
不過隨即他馬上瞪大眼睛。
“陳伯,你說這魚叫啥?!”
“石首啊,怎么了?”
陳伯也被自家少爺一驚一乍弄懵了,又重復一遍。
“后面那個名字!”
“大王魚!”
“在后面那個?”
“大黃魚啊!”
李成看著鍋里的魚兩眼開始放光。
怪不得味道有點熟悉,也怪不得味道這么好吃。
原來這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野生大黃魚啊!
那是不是他也能通過平臺賣出去?
野生的,應該挺值錢的吧?
可惜上輩子沒做過海鮮貿易,不懂這方面的行情。
不過不懂也沒關系,有交易平臺幫著定價呢!
陳伯拿魚來的時候怎么說的來著?
張大郎捕了一網這種魚。
一網是多少呢?
虛數量詞真考驗人!
“陳伯,這魚張您說張大郎捕了一網是吧?”
李成沒心情喝湯了,他現在滿腦子都是紅燒肉。
還有香噴噴的大米飯,野果早就吃惡心了!
“對啊,一大網,起碼百八十條的!”
“那他都賣完了嗎?”
李成立馬激動起來。
“沒有,在這島上賣給誰去?他們打算將魚干什么的歸置一下,明天劃船運到永春州那邊賣。”
李成的雙眼開始放光。
這真是天大的好機會啊!
他李成的幸福生活要來了......
“陳伯,一會兒我去找張大郎,他家在哪?”
李成迫不及待的說道。
萬一晚點將魚弄成魚干,他就有點抓瞎了。
野生大黃魚活的死的都值錢,前提是別死太久、保持新鮮。
要真成鹽坨坨裹得大黃魚干,相信價錢肯定就低多了。
“去他那里干嘛?一會吃完我帶少爺去!”
陳伯看著李成一臉著急,點點頭應道。
麻利的將魚湯喝完,陳伯將剩下的,連通瓦罐放進旁邊的小溪里,這也是漁山島唯一的水源地。
溪水冰涼清澈,味道也可以,沒什么咸水味道。
這種亞熱帶地區,做個天然冰箱挺合適的。
耐心的等待陳伯洗好碗,李成就催促他帶自己過去。
晚一分鐘,就有少掙好多錢的可能!
他當然得著急了!
陳伯無奈,只能依他。
他的“縣衙”位置在島西。
距離海邊的位置很近,屬于“無敵海景”房。
其他漁民大都集中在島的西北側,有島上唯一的小山阻隔,陳伯說這樣有風暴來的時候,不至于將漁民家給吹沒了。
他們到漁山島已經將近半個月,李成就沒有實地探訪過漁民,當初前身一門心思的要回去,哪有心情去探訪民情啊?
陳伯倒是都將島上轉過了,這漁山島不大,有漁民56戶,總人口200多人,分成3個小漁村,最近的就是張大郎所在的漁家凹。
凹的意思就是山凹進去的部分,有一片小的沿海平原。
大多數都是張姓,也算是漁山島第一批的常住居民。
漁山島的漁民,幾乎都是從永春州遷移過來的。
世代在此捕魚生活,接受大乾皇朝統治。
衣食住行、風俗習慣與陸地無二。
當然食物肯定還是要差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