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小說,李謙和上網查閱了各種資料,這讓他記住了不少可以讓重生人士賺快錢賺大錢的信息。
92年滬海股票認購證,可稱之為發財證,只要買了,再認購股票,肯定能夠賺錢,能夠收獲數十倍,甚至更多的收益,就算不認購新股,在合適的時機,把認購證轉賣給他人,也可以獲得數十倍的利潤。
重生之初,李謙和就想到了92年滬海股票認購證,仔細想過之后,他沒想打算讓父母投資買股票認購證賺錢。
92年滬海股票認購證發售時,只得到了少部分的認可,絕大部分滬海人并不覺得買這玩樣能夠賺錢。
巨州和滬海相距四百公里左右,在高鐵沒有出現的年代,在普通人眼里,這是很長的一段距離。
就算家里有點錢,李謙和不覺得自己可以用常規方法勸動父母去滬海購買股票認購證。
當然,還有非常規方法,那就是李謙和向父母坦白,他是重生人士。
若是沒有隨身空間,李謙和肯定不會放棄讓父母購買股票認購證賺錢的念頭,畢竟這種機遇很少,很珍貴,只要多抓住幾次這樣獲得暴利的機會,那他和家人積累財富的速度才會更快一些。
在古天樂版的《尋秦記》中,讓項少龍穿越時空的富家公子哥,參觀兵馬俑時被一個炒瘋股炒瘋的瘋子挾持,這梗就來自李半城的次子的盈科數碼。
互聯網泡沫迅速膨脹時,盈科數碼的股價暴漲,泡沫破裂后,股價又暴跌。
重生十年有余的李謙和依稀還記得域名大王蔡文勝與盈科數碼,李半城,李半城次子,以及TOM公司的關聯。
九零年,蔡文勝買入李半城次子旗下的盈科數碼公司股票,短短數月,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拋售股票套現,獲得了豐厚利潤。
因為買了盈科數碼這只股票,為了看這只股票的信息,蔡文勝學會了上網,他發現了互聯網的神奇,不用去港交所,不用去證券公司,只要有一臺電腦,連接互聯網,就可以下單賺錢。
蔡文勝走上域名投資之路,是受到兩條新聞的影響。
當時李二公子成功以后,李半城同樣也發展互聯網,就買了個域名叫tom.com。這個域名成交價高達小幾百萬港元,另加一部分的期權。拿到域名后,李半城將TOM公司進行了華麗的包裝,拿到香港上市,創造了香港的新股認購記錄……這是第一個新聞。
第二個新聞就是當時有一個域名叫Business,中文意思就是商務,這個域名當時賣了750萬美金。
蔡文勝就覺得這一切太神奇了,因為當時注冊一個域名只需幾百塊錢,他覺得投資幾百塊錢就能賺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這太符合他的胃口了,因為他就喜歡干那種一塊錢賺一百塊的事,一塊錢賺五塊的實在在太慢了。
“暴利的生意,我也喜歡!”
……
經過認真的回憶,李謙和想到了Business.com這個域名,李謙和樂了,連忙拿筆寫下這個域名。
“這個域名還未注冊的可能性不大。現在還未注冊,將來能夠買上好價錢的域名,實在太多了,但我手里資金有限,沒錢買太多的域名,就算我賣人參賺幾百萬,我也不可能買入上萬個域名。先注冊幾百個,等以后賣域名賺了錢了,再投入更多的資金注冊,以及購買域名。”
喝了口水,李謙和繼續嘀咕道:“99年,買股票賺上百倍的利潤,其實,這不算什么。B2B,B2C,C2C,1999年年初,我要創建三家電子商務企業,搞三個不同的網站。互聯網泡沫膨脹時,只要能夠講一個好故事,并能夠拿出成熟的產品,初期肯花一筆錢做推廣,肯定會得到風投機構的熱捧。泡沫破裂之前,多融點資,一年時間,我投入這三個網站的資金,可以翻幾百,甚至上千倍。一定要多融資,要不然,互聯網的冬天來臨,沒有足夠的資金,網站發展肯定會受阻的……”
想了一會兒,李謙和翻看起手中的本子,他想看看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
翻看了十多頁,李謙和合上了本子,閉上了眼睛,深入沉思之中。
“計劃需要改改。”
李謙和來到書桌前,把新想法寫在了本子上。
這天晚上,李謙和有些興奮,但到了十一點,他就上床關燈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