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一直靜靜的聽著,這時突然道:“爹,二哥娶完媳婦不是家里就沒錢了,那娘每月的藥怎么辦,蘇大夫說還要喝大半年才能停的。”
“早停幾個月也不打緊的。”許氏不在乎的說道。
“不行,什么都可以將就,生病吃藥絕對不可以,藥得繼續吃錢的事我再想想辦法。”周老爹對這點也是很堅持的。
“你能有什么辦法,無非就是去借,這幾年借借還還的,哪家也不寬裕。”許氏也愁啊,要好的幾家都借過,哪里還開得了口。
一下家里氣氛都安靜了。
“爹···借錢總要還的,我們得想辦法賺錢才能解決問題呀。我在書上看到一句話,說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這里背靠著這么一座大山,還不能靠山吃山嗎。”
“你這孩子,懂什么。”周老爹笑罵道“靠山吃山的人家,那也是有大本事的,林子里野獸多,你兄弟都沒有那打獵的本事,哪敢進林子里去,不被野獸吃了還是好的。”
“書上說山珍海味,這山珍包括的多了又不單單只有野獸飛禽,還有各種菌菇野菜,另外山上的野果、藥材也是能賣錢的。”
“默默···這些你都是在先生的書上看的?”周文平懷疑的問道,村里先生書房的書他們小時候也都借來翻過,只有偶爾幾本游記大多數都是四書五經、經意文集類的書,很少有雜書一類的存在。
“上次鎮上趕集,大哥把我放在書肆里等,我在角落底下里找到一本很破很破書上寫的,書里還寫了野果怎么做點心,菌菇野菜怎么做佳肴,還畫了好多畫呢。”
周默來這里后也不像其他穿越前輩那樣有系統、有空間、有點泉。她沒什么金手指,只能看前世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給這個家改善改善生活了。
前世周默開了家民宿,種了幾畝地,地也主要是給來住的客人體驗農莊生活的,分成一小壟一小壟的,種的東西也很雜,有水果如草莓、圣女果、火龍果、西瓜等;有蔬菜如茄子、黃瓜、豇豆、小青菜、玉米等;也種了幾分的水稻、小麥,總之是大雜燴。
民宿里還開了幾個手工體驗室,有烘培坊、陶藝防、銀藝坊等。
而周默的民宿最大的特色就是私人秘制私房菜,時間不定但看老板的心情,而菜色也五花八門,也許是精致西餐或考究的中餐,有時是街頭小吃,也有小零嘴零食。這些都是周默一個人生活了十幾年打發孤獨時間練出來的。
目前來說種地這方面沒法幫到家里,不說這些種子這里有沒有的問題,但說周默現在只有三歲多點,誰會聽從一個三歲多的小娃娃教怎么種地呀。
陶藝、銀器制作都是需要本錢人脈和背景靠山的,農家小打小鬧不但賺不了錢,可能還要引來禍端。
烘培也需要一些前期的準備材料,比如需要有個這個時代能用的烤爐,需要牛奶、雞蛋、面粉等最基礎的食材(光這些食材,讓周家人找齊了給現在的周默折騰,那也是不現實的),而且烘培糕點最好能在店里售賣,所以也不適合目前的周家。
所以周默打算從小零嘴、小吃食著手,食材先從背靠的大山里發掘發掘,而且周家村離這最近的水塘鎮只有一個時辰不到,鎮上逢三逢八是大集,每天都還有小集市。而且據周默這幾年的觀察,這個時代很接近盛唐時期,百姓生活相對安穩略有盈余。只要家里人沒病痛或遇急禍,日子還是能過的很安逸的。
“不知道那書還在不在?我們要不明天再去看看。”周文平聽了就激動不以。
“不知道,但書上的我差不多都記住了的,上面的畫我也都記住了。”周默很淡定。
“哇···我們家默默好厲害呀!”家里人那是沒底線的使盡的夸呀。
周默“······”烏鴉飛過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