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剛過,小許氏就起來,剛做好大家趕集要帶上的貼餅子和粥。許氏也摸黑進了廚房,婆媳兩人也不多交流什么,很默契的干著活。
七八十斤的栗子很快被婆媳倆炒好裝筐,裹上家里的破被子,搬上板車綁好固定住。
“默默,醒醒,你爹他們好了,快要出發了。”等周默睡眼朦朧的被許氏叫醒時,已經快到卯時了。
周默一個激靈,腦子瞬間就清醒了,不用許氏再催,一下專出了被窩,給自己穿上衣褲和厚外套,現在畢竟快入深秋了,早上還是很冷的。
等她洗漱完,周家父子都已經準備就緒了,周老爹和周文平一起推著板車,車上除了這兩天準備的吃食外,還有許氏平時攢下來的雞蛋、各種腌菜。
周文康挑著一擔自家后院種的蔬菜。
周文健挑著一擔他平時做的竹筐、竹籃、簸箕等竹編制品,背上還背著一個包袱,那是小許氏做的繡品,要交到鎮上的錦繡坊去的,這次小許氏不去鎮里,所以讓周文健去交了,順便再領一些回來做。以前小許氏有事去不了鎮上時也讓周文健代交過幾次繡品,錦繡坊的人也都認識的。
每次有大集,家里都把能賣的都盡量挑去賣,這兩年家里用錢的地方多,就算是這樣也沒能改善多少。
看周默弄好出來了,周老爹一把抱起她,用被子裹的密不透風的把她放在板車上。
就聽周老爹一聲“出發”,父子四人就向村口方向走去。
路上陸續匯攏來許多人,除了周家村的也有隔壁幾個村子里的人,都是起早去趕集的,雖然離鎮上不遠,也就一個時辰,但越早到越能搶到好位置呀。
所以附近村落的人都約定俗成的會在這個時間一起趕路,一是趕早天還未亮,雖現在世道還算太平,但難保說會不會遇到流民賊寇什么的,二嘛這條大路是沿著堇山腳下的,山上如果下來個什么野獸畜生的,人多也能壯壯膽嚇跑他們。
一路上只聽到趕路窸窸窣窣的聲音,沒有一個人說話聊天,都在埋頭趕路。
周默在板車上睡了一個回籠覺醒來,此時天已微露出魚肚白,父子四人也趕到了鎮門口,和匯聚在這里的人一起排隊進城門。
這邊是水塘鎮的東城門,城墻為平磚砌筑,不高也就七八米的樣子,墻上的青苔展現出了歲月的痕跡,城門為簡單的圓拱單拱門,門上鑲嵌有一塊外門額上書“望翠”二字,估計指的是由此望出去能看到堇山滿目青翠欲滴的景致吧。
一早幾乎沒有出城的人,進城的也只是由衙役簡單檢查后就能通過,所以速度不慢,也就一刻鐘不到,就都進了城。
等穿過東城門趕到南邊市集已經過了辰時了,周文健經常趕集,所以他熟門熟路的占了一大塊的地方,把東西放下后,又幫周老爹卸下板車上的東西擺好,周老爹一家就在攤位后簡單的吃了從家里帶來的早食。
周文健就和周老爹交代了一聲,然后就背著包袱去錦繡坊給小許氏交繡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