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教會了他兵法,《三國志》卻教會了他帝王之術。
一個無師自通的帝王之術,可比崇禎的一知半解強多了。
**
游擊金冠的消息傳出去的時候。
袁崇煥只是在召集人馬,還沒有開始出發。
等到晁剛帶著新編練的新軍,來到高臺堡的時候,袁崇煥已經離開了錦州。
從寧愿到錦州的距離不短,哪怕是晁剛的新兵經常吃肉,鍛煉的也有了一定的水準,也根本沒辦法短短的兩天時間之內感到錦州布防。
“粱甫高臺堡不用守了,只要孫少將軍守住山海關就成,你帶著所有兵馬跟著我走。”
晁剛知道軍情如火,根本就來不及多交代。
他自己的手下也是,邊走路,邊吃東西,只不過糧餉不缺,可是火槍的卻就還是很大。
遵化的高爐建好的時間不長。
生產出來合用的鋼鐵,也不足以立刻就轉化成兵器,即便是現在有了水利鍛造,效率大大的提升。
可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內,鍛造出兩萬干火槍,還是力所不及。
所以他的隊伍,到目前為止只有差不多一萬人,裝備了火槍,剩下的還是吃手空拳,最多就是撿一些大明剩下的刀劍。
而此時每多出一份力量,就是對戰局最大的影響。
火槍畢竟在對付建奴的時候,還是很好用的。
粱甫不敢多言,雖然他是孫傳庭的手下,可有了更高一級的軍官對他下命令,他也是要聽得。
雖然暫時不和規矩,也沒有見到調動軍隊的調令。
可軍情危機,哪有耽擱的時機。
見過了薊通兩地被建奴禍害過的慘樣,他可不想再看到錦州也成為了那個樣子。
很快隊伍就被動員了起來,粱甫的手下不多,只有一千人。
可這一千人全部都是火槍手,而且還是經過了戰火洗禮的老兵。
沒有人有怨言,又要打仗,崇禎建立起來的這種保護軍人的制度,讓這些人恨不得天天有仗打,從而撈足軍功,光耀門楣。
晁剛的隊伍最先啟程。
只在高臺堡休息了大概一刻鐘,就再次出發了。
寧遠是袁崇煥的大本營,經營的時間最久,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剛到的時候,城頭上只有少量的幾名士兵。
“軍情緊急,立刻開門。”
晁剛沒有一點的廢話,寧遠的百姓只覺得城內少了許多人,卻還不知道戰爭將要面臨在他們的頭上。
“軍情在緊急,也要手令才行,這里是袁總督的治下,可容不得旁人撒野。”
其中一名看起來有點官職的人,向著下面,大聲的回話,一點亦不示弱,似乎在這個地方天大地大,都沒有他們的袁總督大。
“我數三聲再不開門,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晁剛就知道,自己帶著人馬,闖入別人的統轄范圍之內,本就是一件不符合規定的事情。
若是平時還能耐下性子,好好的打一下口水仗,可此時真的是心憂錦州,那還顧得其它。
“你數吧,就是數上一百聲,也沒用,沒有虎符和手令,說什么也不能讓你進來。”
上面那人嗤之以鼻,心中暗道,這里可是寧遠,城下的人看著挺多,難不成還敢打過來不成?
真當他們袁總督的兵,都是泥捏的。
“一”
晁剛不在廢話,要么搭進去,要么就等著上面的人開門,兩條路,他還是傾向于第一條。
等人家開門,很顯然一點都不靠譜。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