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鮮的事物,李定國接受起來,可怖李長庚要快的多。
只見崇禎拿出了一張紙,最后把所為的鋼筆,放在了磨好墨汁的硯臺之中一沾。
隨即就在紙張上寫出了一行字。
字跡清晰,流暢,并不比毛筆難多少,而且似乎還比毛筆寫出來的字要多得多。
“我來試試。”
李定國瞧得稀奇,鋼鐵做成的筆,真的可以在紙張上寫字。
而且看起來似乎很好用的樣子,就是不知道,價錢會不會太貴,若是能夠便宜下來的話,那么從今以后的書寫方式,就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了。
毛筆不在重要,好像現在的儒學也不再重要。
李定國的心思轉動著,皇上似乎不但在改變大明,還在改變幾千年來,人們的書寫習慣。
這種巨大的改變,會讓大明走向何方他不知道。
但絕對會對那些儒家經典不友好是肯定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明的科舉,現在已經被崇禎快要玩壞了。
若是沒有新人補充進來。
憑著他們自己培養,那可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
“皇上咱們的科舉是不是應該再放寬一點?反正監督體系已經完善,錄取一點儒生,應該問題不大。”
李長庚試探著問了一句,在這么下去,雖然政治清明了,海清河晏了。
可他們也快要累死了。
“說句實在話,不是朕不想要儒生,而是那些儒生們已經沾染了太多曾經的不良習氣,就算不貪贓枉法,只要將這種習氣帶到工作中,那就是污染一大片。”
崇禎無奈道:“人是個很奇怪的生命,學好需要一輩子,可要是學壞只需要兩三天,或許有些人天賦異稟,連兩三天都用不到。”
皇上都已經這么說了,李長庚和李定國也就不再堅持。
就是他們身上都有這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想法,更何況那些把水至清則無魚的話當成自己的至理名言的人,能做出什么樣的事情,沒有誰能夠給出保證。
現在的大明,要的就是清水。
而且必須是有魚的清水。
可不能讓人壞了他們的青史留名的機會,哪怕累一點,也就類一點了。
在京師處理的公文越多,就越是了解大明現在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一個有絕對制霸世界的國家,不知為何卻被弄成了小水溝內斗,還差點被別人給打的抱頭鼠竄。
也是奇了怪了。
“那就暫時把西安府那些中學的學生,都應招過來,也可以讓他們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嗎,反正老話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李長庚接著又打起了那些中學的主意。
冀州和雍州兩地,中學建了不少,可到現在也只有西安府的建立的最早,教導的學生也最多。
都知道揠苗助長不是好事,可在無從選擇的時候。
也只能先拉來湊數了,總比那些數算都不會的儒生人好多了吧。
真不知道,南京的那些混蛋,到底是怎么給別人灌輸的理念,居然真的能讓那些儒生們忍住做官的誘惑,從而不不去鉆研數算。
估計這也是崇禎不敢用那些儒生的真正原因吧。
李長庚絕得自己猜中的崇禎的擔憂。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