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武道峰頂披著落日余暉,整個山頂景色,全然變得一片金黃。
一陣悶響,接著是落水之聲,遽然打破了原本安逸的山頂處,驚起松柏枝梢上棲息的飛鳥無數,鳴囀高飛離去。
陸塵離水上岸,在小亭石墩路其中的一塊石墩上仰躺下去,大口大口的喘著氣。
這已經是他被金剛銅人第二十五次打入水了。
雖如此落魄不堪,可陸塵的臉上依舊是泛起一片笑意。
少年不覺得這樣就很落魄,反而覺得自己在修行道路上又更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那也是收獲,沒到竹籃打水的境地,最起碼離那煉元境界又近了些。
陸塵長呼一口氣,笑道:“方才總共出拳二十一,打中了十三拳,銅人總計出拳五十四,擋了三十六拳,挨了十八拳,比上一次又多打少挨了六拳。”
陸塵呢喃道:“六拳…”
足夠了!
陸塵在山頂修行、砥礪拳道的時日已有小半月,在這些日子可謂是每天練拳百遍,《龍氣》拳譜上的拳架路數更是刻不容緩。雖說這十幾天下來,練拳進步并不是很快,但也一樣不負日復一日練拳的苦心,算小有成就,并非毫無收獲可言。
修士修行,如農夫秧苗。兩者道理相似,且其中所具備的要理也基本一致。農夫若要自己為田苗所勞苦的汗水不白費,那么就在一開始秧苗的時候,要對苗種悉心呵護栽培,光施肥還不夠,還要日日澆水,同時確保小苗沐浴足夠的陽光,其后才可談苗種接下來的成長。不然那些小苗別說是最后能夠頗有豐登,也許在播種后沒過幾日,就已經干涸枯死。
當然,拔苗助長亦是歪路,行不通,也做不得,因為于苗種毫無裨益。
修道一途,道理亦是如此。
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不上心,不下苦功夫,日日憊懶不振,那么到最后別說是證道成仙,就連一般的俗世野修都有可能做不得。
苗死了可以再栽培,那么人死了呢?修行路上,還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嗎?
拋開這一點不說,就那些曾經也站在大道山巔、到最后因某種原因大道受創、從而功虧一簣的修士,他們就算有肉身與神魂分散的神通,拋棄肉身,神魂再投胎轉世,再一次重新踏上修行一途,且修道一途會步步登天、大道暢通無阻,隨便折騰個幾年就重返前世巔峰,再次證道成仙…
辦得到嗎?很容易嗎?
很難,幾乎辦不到。
也不會有這種人,真正的修行者不需要如此做,因為不值得。
農夫秧苗,于修道而言,道理是一樣的道理,可后果卻是不一樣的后果。
大道修行一途,何其艱難,豈會如那小小苗種一般?
苗栽了下去,谷糧豐收只需要一年。而修士修行,要想成為一個證道長生的仙人,其路中途,不知要耗費多少心血,付出多大的代價。
凡人修長生,畢竟是逆天之舉,天道都不容,何談容易?
所以,陸塵決定慢慢練,《龍氣》拳譜中的一個拳架,陸塵每日要反復練習十遍才算,穩中求精,一步一個腳印,將自己的境界底子打造的牢固穩定、堅如磐石。
陸塵干脆閉上眼,決定小緩片刻,再繼續練拳。
剛閉上眼,耳畔就傳來師兄顏子卿千里傳音。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拳道一脈,境界是武夫身外之物,于立身之本不關宏旨。你一心求精,自然極好,不過若是這樣,那么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你只要能撐過五顆子,法陣就自然驟停,這場砥礪拳法的磨練暫時結束。至于到那時是否已經破境,已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