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君灑然笑道:“曾經有個讀書人對我說,要身臨其境,才知人間百態。老爺子我尋思琢磨了一下,覺得人家這話說的好啊!想想剛開始那會兒,咱們師徒倆走遍了整個人間天下,也游覽過了所有山川河流,可以說是看盡了人間百態,可到最后,依然還是沒能弄清楚這個世道到底是好是壞,說世道好,那么好在哪里?說世道壞,那么又壞在何處?如今聽了那書生一言,才逐漸明白,世道好壞,不光是要你往壞處去想,只看世道之惡,也還是要時不時的回頭看一看好處。”
老人一句說完,一手虛指向遠處,繼續道:“走中土山河野路,見一座座如春雨過后彩虹般的橋梁,知人間亦有一個拋去一生俗世功名、只為在人間處處步履難行之地,搭建起一座座橋梁的無名老人;過竹涼國荒涼邊境,見一個個整日因遭受饑荒而吃不飽肚子的百姓在一座破敗寺廟前圍成一個個圈,笑逐顏開的吟唱著民謠,知人間亦有一位處處化緣,只為讓那些苦難中的百姓吃飽肚子的苦行僧人;游歸海洲山河,見南唐國邊疆捶地十萬座樹立起墓碑的土包,知人間亦有一位窮酸落魄、整日對著一座座墓碑以淚洗面的讀書人。所以啊,有句話就說‘傳說世道多邪佞,莫嘆人間少駿雄。’,說的太對了。不要覺得世道險惡,這世間就全然找不出一兩個心善的好人了。”
世事難料,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當我們走在苦難不堪的泥濘道路上,會不會遇到更大的風雨大雪,會不會遇到一個兩個好人,如同一盞盞搖曳燈火。
南宮煜感慨道:“天下四洲,人間處處皆有不可小覷的英雄豪杰,沙場殺敵也好,上山修道也罷,他們為的,就只是能夠讓這個世道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老天君深以為然,“為善處,人心換人心。為惡處,深淵中也見一束光明。”
老天君席地而坐,斜著眼看了看南宮煜,笑道:“在小師弟下山前,你是不是也該送他一樁機緣?或者說是一份特別的禮物?”
南宮煜笑道:“先生之意,學生怎會不知。我之前的確有想過此事,畢竟下山游歷途中難免會有所需,想來想去,覺得自己也沒啥值錢的東西送他,至于機緣一物,大道玄妙,他自己撞上總歸好一點。”
老天君聞言頗為不滿,“這就有些不厚道了啊,你這磨磨蹭蹭的,怎么,還想著捏鼻逃過一劫,不送了?”
南宮煜搖了搖頭,笑道:“之前思來想去,確實沒想到送什么東西才好,不過如今心里倒有了一些新想法…”
南宮煜摸索著下巴,思略片刻,眼睛一亮,“既然他已決定登臨劍氣峰,那不如…送他一把趁手的劍?”
南宮煜說話間看向老天君,天君一聽南宮煜這番話,頓時眼神熠熠,“這個好!這個好哇。你想想,到時候那小子小斗笠一戴,再背一把好劍,一副行囊挎身,搖身一變就成了個小劍仙。”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老天君撫須而笑,嘖嘖道:“老爺子持杖遠行天下,少年郎負劍游走江湖。如此風景,豈不美哉?”
南宮煜亦是微笑,如此一來,既送了人禮物,也解了心愁。
南宮煜等了一會兒,讓老人盡興之后,問道:“先生決定何時動身?”
老天君依然沉浸在方才的笑意之中,輕聲說道:“不急不急,再等一等,等一會兒就好…”
南宮煜瞄了一眼身旁的老人,他從未見過如此眉開眼笑的老人,而今的老人,更像是一副終于卸下背負了一生的重擔的模樣,老天君仿佛從未有過如此一身輕、渾身自在的模樣。
————
劍氣峰如其名,峰頂隱于山霧間。
陸塵與顏子卿已然登頂。
劍氣峰峰頂境地,并不像之前的武道峰那樣雄偉壯觀,而是一片不同于前者的空曠,除了一間茅草屋以外,整個峰頂可以說是空無一物了。
陸塵視線一掃而過,確實是空曠無比,像一座建造在山頂供人觀賞山巔景色的圓形廣場,大約有方圓十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