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己的臣子啊,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蕭善,你說該怎么辦”,魏天戈只好點了議政大臣蕭善的名字,因為平時蕭善一向不主張武力征伐,一直勸諫自己要大力保住民生。
這個時候,魏天戈想聽聽不一樣的想法。
而站在下面靠前位置的蕭善有些吃驚的走出來,他也沒想到自己會被魏天戈點中,要知道他雖然是議政大臣,但是很明顯沒有之前的謝望和宋玄這些人受器重,畢竟他的主張和魏天戈的想法相沖。
“稟君主,微臣認為,這個時候不是追究誰的錯的時候,而是盡快的將穩住邊界的局勢,薊南州已經失守了,我們應該防住晉國那邊,避免他們趁火打劫,除此之外,二十萬大軍的損失,還望君主厚待他們的家人,其他的就是休戰,養民以生息,蟄伏養精蓄銳”。
蕭善有條不理的說到,盡管他知道自己說的魏天戈未必會采納,但是他還是按照自己想的說了出來。
“君主,不行啊,晉國背信棄義導致我們的大敗,這個仇我們不能不報,而且蕭大人的說法,完全顯得我們軟弱可欺,”蕭善的話音剛落,后面就有幾個將軍出來陳說利害,完全是否定了蕭善的話。
蕭善什么也沒有說,只是難以掩飾他內心的失望,他在燕國為官了大半生,主張一直沒有得到君主的認可,他經歷的幾代燕國君主都是好戰的,而他的主張卻是很溫和的。再加上燕國的百姓歷來好戰,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促成了燕國哪怕經歷幾次大戰后,也能快速的恢復生產,然后軍隊的實力也會得到較快的得到補充。
國性如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但是蕭善知道,燕地雖然一直兵力昌盛,但是十地有九墳的場景屢見不鮮。這也是蕭善痛心,一直主張要養民以生息的根源。
眼看蕭善不說話,魏天戈也不在說什么,盡管蕭善說的很有道理,但是依舊不是適合他魏天戈的主張。燕地男兒,歷來驍勇善戰,豈能不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犧牲在所難免,自己要一統天下的雄心,必然不可能僅僅停留在休養生息上。
所以魏天戈讓宋玄出來說說他的想法。
“軍主,蕭大人說的不無道理,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晉國背棄信義,這個仇不得不報,而楚國和我們的怨也是不和調節的,懇請軍主給我五年的時間,我愿意再次為軍主帶出二十萬大軍出來,幫助君主實現雄圖霸業”。
宋玄知道魏天戈其實是想讓百姓修養生息的,但是軍中肯定不同意,所以他想了個折中的辦法,既不傷害到燕國的根本,又同時滿足了雙方的意愿。
但是這樣的代價就是,他宋玄要在五年的時間里,想盡一切辦法,為燕國打造二十萬的大軍出來。盡管燕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但是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很可能出現十室九空的場面,然而這樣可以暫時避免燕國繼續打下去,換的暫時的安寧。
“你們覺得呢”?很明顯,魏天戈也認同了宋玄的建議,要不然他也不會這樣問了。
“臣等贊同”,見魏天戈都同意了,底下的大臣們也是一個勁的同意。
只有蕭善看了看宋玄,長嘆了一聲,也許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但同樣是一個極其殘酷的辦法。
想到這兒的蕭善搖了搖頭,覺得自己真的是老了,年輕時的主張,到了年邁的時候依舊不能實現,有些不甘心,但是理想到了風燭殘年依舊遙遙無期,顯得有些諷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