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罷。”老和尚看出賀山的警惕,也沒有繼續追究,反而自顧自地說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很久之前,有一個農夫,家里雖然貧窮,卻信奉多子多福的想法,生了三個兒子。”
“大兒子生的早,家里尚且有些余錢,供應到十五六的年紀便能跟著家人下地干活。”
“小兒子最小,長得可愛又聽話懂事,受到家里人的疼愛。”
“二兒子身體卻一向不怎么好,家里貧窮,十天半個月聞不上一口油腥,他卻身體不好又嘴饞,可偏偏沒得吃,便學會了偷雞摸狗,性格也不討喜,長相更是普通,因此不說是家里人,就連村里人都很厭煩他。”
“后來在他十三歲那年,山上的寺廟招雜役,混的久了,說不定能當個吃齋念佛的小和尚,哪怕他身體不好,卻因為有點小聰明被選上了,他是瞞著父母去報名,父母卻也樂得少個累贅,歡天喜地的慶賀二兒子有了個歸宿。”
“在寺廟的生活很平靜,每日挑水、砍柴、掃地,日子過的還算平靜。”
“雜役不能習武也不識字,只能學一點粗淺的吐納功夫,他是個有些心機的孩子,每逢在書院打掃時,都會盡心記下能看到的經書上面的文字模樣,詢問相熟的僧人,他想往上爬。”
“想吃肉,想活得好一點。”
“一晃十年過去,這雜役因為熟讀經文拜藏經閣老僧本識為師,成為寺廟里的和尚,賜法號圓正,因為身體太差,沒有能習武,卻也借著小聰明左右逢源,口中念著經書,心里都是生意。”
“哪怕是佛門清靜地,一心向佛的人也是極少的,每個人的小心思都極多,勾心斗角也是常事,圓正為人圓滑,游走在諸位師兄弟、師叔伯之間,這位師兄下山喝酒吃肉逛青樓,他便幫忙掩飾,前倨后恭,那位師叔想要送自己的私生子進寺,他也絞盡腦汁的打通關系……”
“不過是七年的功夫,圓正便成為了寺廟最年輕的長老。”
“他熟讀所有經文,師父本識又是寺內極少數真正一心向佛的和尚,因此在佛學的修習上,剛剛年過三十的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師,可惜他并沒有開心多久……”
“在他三十一歲那年,一枚升仙令恰好為寺內僧人所得,為了方便僧人們參悟,住持將升仙令放在藏經閣中,日夜派弟子參悟,可惜紙包不住火,寺內的僧人也沒有能夠參透升仙令的有緣人,眾多門派的高手找上門,因為這寺廟還有些名望,幾番對峙之下,便約定好將消息控制住,仍舊安放在寺內藏經閣之中,供給所有結盟的江湖門派一同參悟。”
“之后雖偶有廝殺,寺內仍舊保持著相對的安靜,只是多了些其他前來參悟升仙令的高手,直到那一天……”
老和尚頓了頓,繼續說道:“有邪道高人潛入藏經閣,試圖竊取升仙令,隨手殺死了正好在旁整理經書的本識和尚,一切就都變了。”
“死后的本識和尚不知怎么化身為惡鬼,手持升仙令將寺廟屠殺了個干凈,當時正和另一位長老在外吃肉喝酒的圓正珊珊歸來,武功已經臻至化境的另一位長老一個照面便被挖出心臟,生吞活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