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耿植還不知道陸家中場換人了。
白天他和與馮蕓蕓一道去了法院,遞交了針對十六家媒體發起的民事訴訟資料。
晚上回來,他早早吃了晚飯,然后摟著李琪一起看電視。
今天周五,《中華好聲音》首播。
按照李琪的計劃,本周連播兩期,周五周六各一期。之后每周在周六播一期。
首周兩期連播是為了引起觀眾的關注。
李琪做出那樣的決定,是擔心只有一期引不起足夠的觀眾的興趣。連播兩期,今天是周五,明天公休日,看電視的人會多一些。如果第一期反響不錯,她就讓人炒一炒,周六就可以收獲更多的觀眾。
這是鼎第一次自己制作自有版權的綜藝節目。上次引進了美國創意,結果才播了三期,觀眾批評如潮,電視臺做出無限期停播的決定。
李琪對同樣高投資的《中華好聲音》很期待。也有些緊張。鼎云在綜藝這塊,已經快要輸不起了。要是這次投資數億的節目像上次那樣腰斬,以后鼎云再做綜藝,就算再好宣傳的成本也得翻倍。
“尋找最好的歌喉,展示最好的聲音!歡迎收看《中華好聲音》。”
那并不是主持人在說話,而是在節目片頭的配音。
一只持著金話筒手旋轉著消失,鏡頭從模糊變清晰。時間不過半秒鐘。
掌聲響起,然后就出現一個堪稱華麗的舞臺,舞臺中間站著一個手持話筒的三十多歲平頭男子。
他穿著的很熟悉的黃色馬甲,那是一種送餐員的制服。
男子面前有四“面”紅色的“墻”。在墻后之后,是數百個現場觀眾。
鏡頭給平頭男子來了一個特寫。
試看過的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看到的節目的觀眾,心里卻是嘀咕著。這主持人怎么穿成這樣?而且看起來不行啊。在臺上還緊張?
終于平頭男子抬了一下手,音樂響起。那是一首華國人都聽過的歌曲,但極少人會去唱。因為那首歌實在太難唱。
據說,這首歌99.9%的人在副歌段根本唱不下去,能吼出來的也有99.9%的人在第二天就喉嚨發炎。
而平頭男子就開始了他狂野的表演。那嘶吼中嘶啞,顫動著人心。
觀眾歡呼,臺前臺后的鏡頭轉換。“高墻”后的四個導師同時轉身,終于露出真面目。
這時觀眾才反應過來,這個節目還真的節省啊。連個主持人都不上。
還有,導師只聽聲音不看臉的選擇方式也讓人覺得新奇。第一個表演者被四個導師爭搶要收為學員也讓人覺得有趣。
不管是因為什么,只要一個人對某個事物起了興趣,在失望之前都會保持關注。對于節目來說,能給觀眾帶來一個明確的印象,那就是一個好開始。
之后,陸續表演者上臺。
有人被導師爭搶,有人因為沒有導師轉身黯然離場。
不管表演者表演得如何,只要上臺了,就給一首歌的表演時間。只要表演了,導師都會給出觀眾聽起來比較中肯的點評。
導師點評只談音樂,絲毫不給表演者說自己多努力或多悲慘的機會。導師沒有毒舌,只有中肯,或者鼓勵。
這樣的導師或者搞笑,或者高冷,但比其它選秀節目的嘉賓團隊更顯溫情。
“這個節目很純粹。只玩音樂!”這是第一期給觀眾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而且觀眾對此也很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