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談判,但耿植在公司有霍峻匯報,在家里有李琪商量。所以他對《好聲音》的談判進展一清二楚。
對霍峻,他沒有再提多少要求。而在與李琪商量時,他確實給了不少建議。
而且美國來了三個人,都是要求購同一個節目的版權,所以《好聲音》是賣方市場。美國人在心理價位上,自然也會比較高。
經過三天的談判,鼎云終于確定了合作方。
果然如耿植所料,美國人因為鼎云在他們得到授權后制作提出不少限制,更傾向于對賭方式確定最后的授權費用。最初,第一筆是保底五百萬美元,最高可以達到每年四千萬美元。剩下部分在最后收視率出來后一個月內結清。
這在合同內注明了,可以避免對方拖著不給。
但這也意味著,雖然版權賣出去了,但是耿植他們也暫時分不到多少錢。
將版權賣給了美國人,李琪顯得相當高興。
吃完飯時,她笑著說:“雖然還賺不回那次鼎云買的那檔節目版權的錢。但至少從美國人手里撈回一筆了。”
耿植給她夾菜,說:“這只是開始。說不定其他國家也會注意到我們這檔節目。”
李琪點頭說:“我也想著是不是主動在國外做一些宣傳。”
“做吧。反正也不會虧了。”
“虧是肯定不虧了。就看能賺多少的問題而已。”
他們都知道如果能引起其他國家電視行業的注意,《好聲音》這個版權也許還賣十幾二十個國家的版權。那應該也能賺三四億美元。
李琪頓了一下,說:“對了,霍峻有沒有跟你提過?他今天跟我建議說可以試著給《舌尖》配上外語字幕。并且請國外有名配音重新給紀錄片進行解說配音。說是也有可能賣到國外。”
耿植點頭說:“他也確實跟我說過這個想法。但我還在考慮。這樣紀錄片能賣多少錢我們暫時沒底。再說請有名解說配音也不是那么容易請,請來了成本也未必小。”
李琪笑著說:“既然是你的人提出來了這件事,《舌尖》的版權就交給你們耿氏了。”
耿植想了一下,說:“那就交給耿氏吧。我讓霍峻負責這件事。他在這方面應該有一些人脈。”
不然也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
李琪笑了笑,說:“《舌尖》的電視臺廣告收入統計出來了。花園網那邊也統計了前三個月的廣告收入。你猜有多少?”
“電視臺有沒有三億?花園網應該會比較少吧!他們晚了兩周才開始轉播。之后每一期又都是隔日才上線。”
其實花園網一開始因為拒絕了鼎云提出了首播廣告費分成方案,并沒有購買《舌尖》的網絡版權。但是在兩期后看到電視收視率似乎不錯就又提出了要購買。
鼎云雖然同意了,但是提出他們要在電視臺播出后隔天的中午才能上線。
這也是《舌尖》收視率比較高主要原因之一。
《舌尖》是有毒的,又是讓人難以舍棄的毒,所以觀眾都會追著看。看過的觀眾當然就有很大一部分不會再去看網絡轉播。
“按照對賭協議,電視臺播放的冠名權就有一億五千萬了。”李琪笑著說。“一共十五集,插播廣告的收費一共收入六億三千多萬。”
七億八千萬?
這個收入大大出乎耿植的意料。
“真有那么多?”
李琪小小地白了他一眼:“難道我故意多說,好多給你錢?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