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點可惜的。
鹽,很多人印象中,古代都是受管制的,屬于官營,類現代的國企。
而事實上,封建社會,的確有很長一段時間,鹽都是專營,有高額鹽稅,以至鹽價居高不下,私鹽猖獗。
從而也締造出了所謂的鹽商,富可敵國。
然而在隋至唐朝開國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實是沒有這回事的。
當下的鹽價并不高。
米,五文錢一斗,鹽,一斗八文,比米貴,但是貴得有限。
故,影視劇和小說中平民百姓吃不起鹽的情形,當下并不存在。
這一時期,沒有專項的鹽稅,只有市稅,同時,沒有官鹽,自然而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私鹽。
換句話說,眼下的大唐,鹽就是普通商品,不受管制,可以隨意買賣。
真正把鹽收歸官營,附以高額鹽稅,導致鹽價飆升,是安史之亂之后的事。
若非如此,瘋了才會想到去販鹽!
只可惜,鹽這個東西,當下用來壟斷牟利的確有點不合適。
就不說李二怎么想了,單說他自己,其實也希望整個大唐的子民,都能盡快吃上物美價廉的好鹽。
因為,粗鹽吃多了,真的會中毒,得病。
而他內心深處,這些相隔上千年的唐人,其實都是同胞。
當然,壟斷雖然不行,但是參與進來,分一杯羹,是沒問題的。
賣鹽嘛,誰賣不是賣?
憑什么別人能賣,咱就不能賣?
賺錢又不寒磣!
不過還是那句話,不能吃獨食,要找隊友,最好,來倆國公。
這下李二就樂意了。
誠然,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為一己之私,把這新鹽之法據為己有,可是,不等于他就不能賣啊!
別人都能賣,為毛老子當皇帝的就不能賣?
皇帝也要用錢的!
這年頭,皇帝家中也沒有余糧!
況且,這也算是為新鹽推廣,和帝國子民吃鹽安全,做貢獻!
于是,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一方面,新鹽之法上報,爭取加官進爵,一方面,準備合伙販鹽。
……
李二很快就撤了。
蓋因今日之行,驚喜實在太多,那新鹽之法便不提了,便是那專土育苗,木炭凈水,亦大有名堂,值得深究。
是以飯后,他一刻都不想耽擱,連茶都沒喝。
至于此行的目的,早給忘了,等想起來,長安城已然在望。
忘了就忘了吧!
相比今日驪山之行的收獲,永嘉那點小事,著實有些不值一提!
況且,新的出嫁人選都已經定了,委實沒必要再尋根究底。
想著,他便興沖沖回了太極宮。
太極宮,立政殿,長孫皇后午睡剛醒,年僅五歲的晉王李治,和年僅三歲,自幼母親亡故,由長孫皇后代為撫養的小高陽,正在外間玩耍。
有侍女沏了茶端上,琥珀色的茶湯,熱氣裊裊,茶韻悠揚。
長孫皇后接過,隨著茶香入鼻,入肺,不期然間,一股歲月靜好的舒適與閑逸悄悄涌上心頭。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