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不怎么喜歡磚石。
準確的說,是不喜歡以磚石蓋房。
這里面說法很多。
有人說,這是因為神州大地缺活火山,以至于一直沒有發現理想的粘合劑,從而導致磚石建筑可靠性差。
因為活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是天然優質的水泥。
也有人說,自古中原王朝,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缺石,反而是木材,易獲取,適應性強,施工速度快,便于修葺,維護。
還有人說,自古以來,整個華夏民族對建筑的態度,就跟衣服差不多。
就沒有想過房子宮殿要一直屹立不倒存在個幾百上千年的,都是發達了就想把舊的推掉,重新建更好的。
仔細想想,其實都有一定道理。
就好比,我張三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當了皇帝,結果修個宮殿,到死都住不上,那哪行?
這不開玩笑嗎?
又好比,我張三好不容易飛黃騰達了,衣錦還鄉,看到家中的老房子,我能不給它拆掉嗎?
必須拆啊!
拆了,我還修個一模一樣的,修完我再拆,不然你們就不知道我張三飛黃騰達了!
可歸根結底,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作祟。
這種觀念認為,磚石,那是鋪路的,是修建陵寢的,乃冷冰冰的死物。
這玩意,踩著行,死了住也沒問題,活著,還是得木。
木才代表生氣,契合自然之道。
若非如此,為何秦朝便能燒制的精美青磚,歷時八百載,至今依然只是用來修建陵墓,砌砌城墻,堆堆佛塔。
這不應該啊!
成本再高,普通老百姓用不起,難道皇室還用不起?
修筑時間再長,一朝不行,兩朝三朝難道也不行?
就先住個木頭的,慢慢修,總有一天能修好,不是嗎?
要說沒有水泥,那那些佛塔,屹立了上千年,也沒見塌啊!
明明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宮,時隔一千八百多年,李自成,還一把火點了紫禁城,總不能宋元明三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是瞎,看不見那些磚石壘成的佛塔吧?
不過這也不是陳遠要糾結的問題。
聽李君羨把情況一說,便笑道:“木柴木炭燒不起,那就燒石炭啊,石炭這玩意,不燒,留著也沒用。”
“這倒是,石炭要不燒,留著的確是無甚大用。”
李二這會又愿意說話了。
主要是,燒水泥,需要燃料,而作為水泥原材料之一的石灰,乃是用石灰石燒制而成,也需要燃料。
如此一來,這水泥雖好,燒制的成本,可一點都不比燒磚低。
所以,以石炭代替木柴木炭作為燃料,再合適不過。
畢竟石炭要不燒,真是卵用沒有。
也因此,原本興致缺缺的,突然間,又對石炭感起興趣來。
這也是之前沒上心的。
石炭作為燃料,雖然之前永嘉也提過,但他根本就沒往心里去。
等仔細了解過,又不禁大喜過望。
時間很快來到中午。
中午,吃過午飯,閑來無事,便來到稻田邊,看起了秧苗。
秧苗長勢極好,原本的芽黃,而今已經變成新綠,再有個十天左右,便該插秧了。
但是,關中地區,基本上是見不到這東西的。
因為這里面食為主,主要作物,小麥,其次,是谷子豆類。
而這里所謂的谷,指的是粟,也就是小米,而非大米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