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這么定下來。
石炭管制,尋覓勘測石炭儲量,等相關事宜,也很快有了初步的結論。
此時,驪山腳下,經歷了一整個夜晚的冷卻,終于迎來開窯時刻。
這也是永嘉鄭愔姜籬都不曾料到的。
原本她們以為,只要燒個一天一夜,就可以開窯看成果了。
誰曾想,根本就不是。
窯,的確只燒了一天一夜,可開窯,卻一直等到今天早上。
理由,里面的磚啊,小陶人啊,那都是熱的,燙手,得冷一冷。
為什么不開窯了冷?
開窯不是冷得更快嗎?
必要的情況下,澆水,嗤嗤嗤嗤,白煙直冒,既解壓,又能快速見效,多好?
答曰,就要保持封閉狀態,避免新鮮空氣進入,這樣效果更好。
至于到底是怎么個更好,她們也不懂,反正陳遠就這么說的。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了。
天色有些陰沉,風,也依稀大了不少,不出意外,很快就會下雨。
陳遠帶領下,永嘉,鄭愔,姜籬,二狗二虎,大黑小黑,并一匹馬,拉著車,來到土窯附近。
經過一整夜的自然冷卻,此時,土窯附近,一絲殘留的煙火氣都沒有。
要不是煙囪還矗立著,土窯上方的土,明顯比較干,色澤發白,儼然都被燒成了一個土臺子,可能都不知道這里動過火,燒過窯。
而原本,陳遠是打算直接拆窯門的。
想想還是放棄了。
拆窯門有些費事,還不如,直接從上面挖,反正封土就半米厚,挖開一截,把圓木抬起來,直接就能下坑。
屆時窯內的一切,也會一覽無余。
便讓二狗二虎大黑小黑從窯尾挖。
結果,挖得是挺順利的,那些原本一根根鋪就的圓木,居然抬不起來。
看了一會,永嘉說道:“下面粘住了吧?”
陳遠笑:“粘住了才好,粘住了,證明溫度夠,那樣燒制成功的可能性才高。”
說完,便讓砸。
直接拿榔頭,從最尾端的圓木開始,由輕到重,足足十多下,才將第一根圓木取出。
仔細一看,果然就是燒結了,原本是稀泥拌雜草樹葉,而今,卻似乎變成了磚。
只是厚度不如,然后顏色,因為沒有及時開窯風冷,呈現出一股與紅磚截然不同的青灰。
這是,青磚。
看他盯著出神,永嘉疑惑道:“怎么了,有什么問題嗎?”
“沒有。”陳遠這才回神,笑道:“你看這顏色怎么樣,是不是跟燒的磚塊差不多?”
永嘉點頭:“是差不多,怎么,你還真想用磚建房子啊?”
青磚紅磚,是現代的說法。
沒有紅磚的年代,自然也無所謂青磚,有的,只是磚。
當然,可能不是燒不出紅磚。
相比青磚,紅磚的工藝其實更簡單,燒完開窯直接拉出來風冷就行。
因為接觸空氣,磚里面的鐵氧化,自然而然,也就呈現出紅色。
之所以一直是青磚,而不是紅磚,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統治階級喜歡。
因為秦朝,尚黑,認為黑是帝王色。
連秦始皇的龍袍,都是黑色的。
而且,論性能,紅磚的的確確是不如青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