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經過多日的努力,終于,水泥窯內壁不耐高溫的問題得到解決。
而且是多種方案。
由此而做出的耐火磚,最好的,比陳遠用的都好。
而這些成果,并不僅僅適用于高溫水泥窯,同時,也適用于建造煉鐵用的高爐。
沒錯,就是高爐。
別以為現代鋼鐵工業才用高爐,實際上,高爐煉鐵,很早就有了。
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
現代社會,也發掘出了漢代高爐煉鐵的遺址。
只不過就技術含量而言,眼下的高爐跟現代高爐是沒得比的。
眼下的高爐,可以加個“土”字,曰:土高爐。
技術含量,可參照上世紀某個時間段席卷全國的大煉鋼。
差不多就那個水平。
高溫耐火磚的意義便在于,搭配石炭作為燃料使用,可獲得更高的煉鐵溫度,并使得高爐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也因此,李二親自督導,工部,都水監,多個部門聯合,于長安城西北方向,渭水之畔渭陰鄉一代,圈了了一片地,準備建一個大型煉鐵加水泥制造基地。
按照計劃,這個基地,接下來會為整個長安城區域,供應水泥鐵料,用于城防建設,道路修筑,及農具鍛造。
而之所以選擇這么個地方,是為了借助水力。
尤其水泥研磨,以當下的技術水平,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水力研磨中心,即便大型水泥窯建起來,生料能燒成熟料,也是無濟于事的。
研磨粉碎效率,才是制約水泥產量的根本,這跟煉鐵有著本質區別。
而李二最近的得意,也不止于此。
他的得意在于,務實搞了很多有用的事情之余,還在文壇出盡了風頭。
上次驪山之行回來的當天,他就把詩寫出來了,還親自命人送了一幅到宿國公府。
盡管明里暗里也不少人鄙夷,都道根本不是他作的。
長樂這段時間也很忙。
為了把事情做好,不讓父母失望,不讓陳遠小覷,她前所未有的認真。
可以說長這么大,她就沒這么認真過,也從未對任何一件事如此上心。
這段時間,她把羊奶的收購價降了下來,降到了一個跟糧價趨同的水平。
同時,跟瓷窯合作,準備做幾款不同的陶瓷容器,從容量和檔次上進行價格細分,為降價平民化做準備。
另一方面,羊的產奶量如何,如何保證收購的羊奶干凈衛生,等等,幾乎每一個問題,都要仔細考慮。
必要的時候,還要出城,到鄉下考察,調研。
為這些事,也沒少請教父親李二。
而今,終于好了。
這些天的忙碌,加上父親李二的參謀指點,她寫成了一份小冊子。
再看時間。
時間過去這么多天,當初的風波,早已平息,便是舅舅家,其實也沒怎么當回事。
所以,是時候去驪山瞧瞧了。
正好有些日子沒去了,這會又沒什么事,李二也想去看看,便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