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生活當中會總結出一些對的事情、錯的事情,本質到底是什么?其實在于保障自己的生活不出亂子。在東西不多的時候、物質不豐富、格物也不發達,這些對跟錯其實會顯得特別重要,你稍微行差踏錯,稍微疏忽一些,就可能吃不上飯,這個時候你會非常需要知識的幫忙,智者的指導,因為他們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對我們的作用很大。”
“……等到格物學開始發展,大家都能念書了,吃的東西用的東西也多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一開始大家會比較尊重這些知識,但是當周圍的知識越來越多,到達一個關卡的時候,大家第一輪的生存需要被滿足了,知識的權威性會慢慢下降,對跟錯對他們來說,不會那么嚴格地反應到他們的生活上,譬如你就算不出去耕地,今天偷一點懶,也能夠過日子……”
“怎么會!”師師瞪著眼睛。
“就是會啊,如果我們研究的那些肥料再變得更加厲害,一個人種地就夠十個人吃,其他的人就能躺著,或者去做其他一些事情了,而且就算不那么努力,他們也能活下來……當然這里主要說的是對知識的態度。當他們滿足了第一層需要之后,他們就會從追求正確,逐漸轉化成追求認同。”
“……”師師看著他。
“你以前跑去問某個老師,某個大學問家,怎么樣做人才是對的,他告訴你一個道理,你按照道理做了,生活會變好,你也會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對的人,別人也認同你。但是生活沒那么窘迫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需要那么高深的道理,不需要給自己立那么多規矩,你去找到一群跟你同樣膚淺的人,互相夸獎,得到的認同感是一樣的,而另一方面,雖然你沒有按照什么道德標準做人,你還是有吃的,過得還不錯……這就是追求認同。”
“……”
“再接下來會更加有意思,因為人們會從追求認同,走到制造認同。你的想法奇葩了一點,你找幾個同類,報團取暖,但是你知道,外頭的人會用各種古怪的眼光看你,慢慢的你會開始變得不滿足,你想要更進一步。這個時候啊,你就告訴別人,我們這是文化,我們奇葩了一點,但我們這是偏門一點的文化,打個比方,你喜歡罵人,罵人全家,動不動問候別人‘你祖上安好啊?’你就告訴別人,我這就叫‘祖安文化’,甚至別人不理解你你還可以鄙視別人了。再接下來,你躲在家里吃屎,你可以自稱是‘黃金文化’……”
“你、你才……”師師一巴掌打在寧毅肩膀上,“不許瞎說這個,怎么可能這樣……”
“哈哈哈哈。”寧毅笑起來,“推測一下嘛……其實我們的發展不見得會是直線上升的,甚至可以說肯定不會直線上升,螺旋上升可能更真實一點。我們鍛煉自己的本領,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總的來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物質得到了滿足,那我們在精神方面就會開始松懈,我們沒必要成為道德君子,我們可以說出‘祖安文化’來,總的來說肯定還是因為我們的生存能力上升了……”
“但是過度的樂觀肯定會帶出一些問題來,當生存空間擴張之后,大家必然的會遭遇惰性,然后在吃了大虧之后覺醒一段時間……再經過十次八次的經驗積累,也許能慢慢的再上一個臺階。所以你說大同盛世會很快到來,不會的,所有的人都能讀書,只是一個開端而已……”
“叫你樂觀些也錯了,好吧。”師師從后方抱著他。
“我確實有些避諱樂觀……對了,你去看過林院長了嗎?”他說起上個月受傷的格物院院長林靜微。
“聽說了他的傷勢,見了他的家人,但最近沒有時間去樂山。他怎么樣了?”
“命保下來,但是燙傷嚴重,以后能不能再回到崗位上很難說……”寧毅頓了頓,“我在樂山開了幾次會,前后反復分析論證,他們的研究工作……在最近這個階段,好大喜功,正在研究的東西……很多指標有毫不必要的冒進。打敗西路軍以后他們太樂觀了,想要一口吃下兩頓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