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猴拳自袁平東整理傳下來后,又過了百年,才傳至當年的江湖奇人王浩的手上。這位前輩的名字許多小輩或許未有聽說,但當年可是鼎鼎大名的……”
李若堯說到這里,看過許多話本小說,見聞廣博的嚴鐵和道:“莫非便是曾被人稱作‘江湖三奇’之一的那位大宗師?我曾在一段記錄上無意間見過這個說法。”
嚴云芝望著這邊,豎起耳朵,認真聽著。之間李若堯捋了捋胡子,呵呵一笑。
“沒錯,二爺果真見多識廣。這江湖三奇到底是怎樣的人物,說起其余二人,你們或許便知道了。百年前的綠林間,有一位大家,刀法通神,書《刀經》流傳后世,姓左,名傳書,此人的刀法淵源,今日流出的一脈,便在西南、在苗疆,正是為大伙兒所熟知的霸刀,當年的劉大彪,據說便是左氏刀經的嫡傳之人。”
嚴云芝瞪了瞪眼睛,才知道這江湖三奇竟是這般厲害的人物。一旁的“苗刀”石水方哼了一聲:“此事是真,我雖與霸刀早有過節,但對左家的刀,是極為佩服的。”
李若堯笑著:“至于這江湖三奇的另一位,甚至比左傳書的名氣更大,此人姓譚、名正芳,他如今傳下來的一脈,天下無人不知,云水女俠想必也早都聽過。”
他笑著望向嚴云芝,嚴云芝便也點頭,肅容道:“‘鐵臂膀’周侗周大俠,乃是他的關門弟子。”
“沒錯。”李若堯道,“這江湖三奇中,左傳書傳刀,譚正芳長于槍、棒,至于周侗周大俠這邊,又添了翻子拳、戳腳等路數,開枝散葉。而在王浩前輩這邊,則是融合大小猴拳、白猿通臂,真正使猴拳成為一代大拳種,王浩前輩共傳有十三弟子,他是初代‘猴王’,至于若缺這里,乃是第三代‘猴王’,到得彥鋒,便是第四代……其實啊,這猴王之名,每一代都有爭奪,只是江湖上旁人不知,當初的一代兇人仇天海,便一直覬覦此等名號……”
下方的演武繼續,嚴云芝聽得李若堯侃侃而談,起初對他夸自己家的部分覺得有些煩悶,到得此時則津津有味起來。
其實雖然武俠小說已經有了許多,但真正綠林間這般通曉各種逸聞趣事、還能侃侃而談說出來的宿老前輩卻是不多。過去她曾在父親的帶領下拜訪過嘉魚那邊的武學泰斗六通老人,對方的見多識廣、雍容氣度曾令她折服,而對于猴拳這類看來滑稽的拳種,她多少是有些輕視的,卻想不到這位名氣一直被兄長李若缺遮蓋的老人,竟也有這等風采。
再看下方演武時,便又看出了不少妙處來。
猴拳的套路演示過后,嚴家亦派出了人手,演示自家的譚公劍精義,接下來又有猴拳弟子與嚴家弟子的比武切磋環節。其實到得此時,雙方彼此都已經頗給對方面子,私底下已經有真招在交換了。
嚴家這一路去往江寧,拜會通山縣這邊,原本就有幾層意思在。其中最重要的意圖是為了打通一條貫穿東西方向的道路——畢竟嚴家嚴云芝與時寶豐那邊的親事一旦成立,雙方便可以有密切的利益來往,能有這樣的一條道路,將來要怎樣發財都有可能,而李家也能作為其中一個關鍵環節而獲利。
當然,這樣復雜的意圖,不可能就此敲定,很可能還要到江寧找李彥鋒本人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