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
該是屬于夏日的炎熱過后,遲來的秋意終于降臨了杭州城。當金黃的落葉在風中降下時,總能給人以慵懶的感覺,如果將時間推回幾個月,寧毅與蘇檀兒自江寧啟程時,心中想著要享受到的,也便是這樣的一種氛圍——至少該說是其中之一。然而這幾個月的時間下來,各種各樣的事情紛亂纏繞,最終卻是將現實推向了這般誰也沒有料到過的結果上。
寧毅正在享受這個秋天,若是文青一點來說,就總有幾分孤單的感覺。但無論如何,至少表面上來說,他還是得以享受的態度來感受這些東西。既然抱怨也沒有用,那么屬于抱怨一側的心情,最好還是能掩飾在享受之下了。
方臘在前兩天已經登了基,登基大典的喜慶氣氛仍舊在城里持續。對于寧毅來說,他如今的身份,既無法感受到太多的喜慶,似乎也不必有太多的傷感。唯一的影響在于學堂里這兩天放了假,于是昨天的時候他便帶著小嬋一塊出去逛了逛街。
自從再度回到杭州,這算是第一次以休閑放松為目的的出門,也預示著原本那段時間的緊張感暫時已經可以放下。小嬋的心情也明顯輕松了許多。
此時的杭州城剛從戰亂中喘過氣來,但物資多少已經恢復了流通,寧毅與小嬋逛了幾個因為新朝慶典而恢復了生機的街市。除了各種為慶祝而制作的花朵、橫幅,觸目所及的,便是各種各樣的竹木框架,三三兩兩的工人,在這戰后的城市中,倒也營造出了一副百廢待興的面貌來。
這時候杭州的物價昂貴,但寧毅出門自然有阿常阿命兩人跟著,買了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大抵也是公費。新居難有家的感覺,不過有小嬋在,這幾天拿著各種物件跑來擺去的,儼如勤勞的小螞蟻一般,倒讓人覺得可愛。她以往在蘇家也是萬能的小管家一名,這時候本著各種講究將房間收拾起來,便終于讓人覺得有幾分親切感了。
小嬋如今仍是在一墻之隔的醫館上班,做事的同時隨著那位姓劉的老大夫學些醫理藥理什么的。老大夫性情還不錯,但看寧毅不爽,主要是寧毅前段時間說些縫合傷口的理論什么的,老大夫覺得他有點大言不慚,每次罵上幾句說他不學無術,但小嬋卻甚是乖巧,這些天來,老人家或許將她看成孫女一般的看待了。寧毅也不知道小嬋以后會不會變成一個小神醫什么的。
每日下午或晚上在一起時,寧毅便喜歡問問小嬋在醫館里學到的東西。因為他若不問,小嬋基本是不說的,少女還是謹守著本分,每日里與寧毅在一起時便想著做飯洗碗燒水洗衣服泡茶甚至是幫寧毅搬凳子之類的事情,有時候即便絮絮叨叨,也都是說些身邊的覺得有趣的事情,不會將老大夫教她的功課在腦子里復習——對她來說,那終究是次要的事情。
中秋節學堂會放假,醫館終究還有些事情,小嬋上午便去醫館那邊幫忙。寧毅在家中沒什么事情做,拿著紙筆想要寫些最近在想的東西,但又覺得這種行為無聊,他不是儒家弟子,對于立言沒什么**,但最近通過霸刀營真正了解到一些方臘軍中的情況后,總會有一些類似于“如果是我如何造反”的想法偶爾升起來,如果能夠以此為基礎寫出一套章程來,終究是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
之所以覺得下筆無聊,終究還是沒有找到關鍵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