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情況的發展頗為詭異,外面下著雨,酒樓內的隱約歌聲中,寧先生居然還真的在那兒畫了好些東西出來。陸陸續續地從構造和原理上結構飛上天的可能性……飛天?哪里會有這樣的可能,又不是神仙。但寧毅詳細又淺白的述說之下,周佩看了那些圖形后,心中竟隱約覺得這真有可能飛起來。
最有可能的,自然是一個大號的懸掛了籃子的孔明燈,另一個有兩對翅膀的東西更加復雜,然而這是從風箏里演化出來的,基本的原理,周佩竟也能聽懂一些,假如大大小小的風箏可以飛上天,這個……是不是也有可能呢。
這樣的念頭只是稍稍的掠過心頭,最讓她郁悶的是,小弟聽了這些之后,恐怕要更加迷上那格物學,要當一名工匠了。這寧立恒……寧先生……不講信用!
然后,她聽見寧毅開始跟君武說一些其它的東西。
“……這幾日里,帶你去看織布機,看碼頭上的吊輪,看水車,看印刷,這些東西一直在發展,織布機如今有一千六百多個零件,效率比起兩百年前來,增加了五倍有余,比起千年前最原始的織布機,發展更是數十倍也不止,水車發展有兩到三倍,也更加耐用了,印書的作坊里,雕版已經做得越來越好,師傅也越來越熟練,如今的活字還有很大的問題,但當然有發展的余地,只要找到更加耐用的活字材料就行,什么時候能找到,如果這樣下去,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周佩在面紗后嘟了嘴,君武則拼命點頭。寧毅笑了笑:“但是……兩百多年的時間,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做這個嗎?”
他頓了頓:“江南一帶靠織造業吃飯的,至少是幾十萬人,兩百多年來,一共經歷了多少代人。大家都靠織布維生,能夠多織一點,就能多賺錢,作坊興起之后,類似蘇家這樣的大戶,至少也會養著幾個幫忙改良織布機的匠人,這么多年,這么多人,效率增加了五倍,有的人一輩子也只是稍稍改良了其中的一個小零件……”
君武迷惘地皺起眉頭時,寧毅嘆了口氣:“其實真正研究和改良織機的,都是些笨人,真正的聰明人,只要有些門路,就都去讀書了。畢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有機會念書的,誰還愿意當個工匠呢。但投身這一行的,就算是笨人,我們假設有一千個吧……君武,你覺得自己一個人比一千個人厲害嗎?”
君武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
“以前你年紀還小,現在你十三了,就算不能成家,也可以開始立志,這些東西,可以真正跟你說一下。”寧毅將身邊畫著熱氣球的一張紙放在周君武面前,“這是我們現在定下的最簡單的辦法,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你要解決。用什么樣的繩索、用什么樣的燃料,怎樣最穩定地控制火的大小。火必須足夠大,但用來燒的又不能太重,用作這只熱氣球上面部分的布料,必須能密封,而且能夠抗住火的熱量,不能破,一旦破了,哪怕是一個小孔,上面的人就全都沒命。這些東西任何一條都需要其他行當的輔助,光是造出這種好用的布料來,你可能都得在織造業里忙乎一輩子。而上面用的繩索,你也知道了,光是碼頭上吊輪用的麻繩的編法,都關系到吊輪的效率,是很講究的……這只熱氣球還不能控制飛的方向,你一個人,一輩子的時間,能辦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