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北上一戰,死有何懼!
隨后又是簡單的一天,過了這一日,是十二月二十六。從昨天到今天寧毅并未再去見京中將領,岳飛便沒有時時跟隨,臨近中午的時候,他來到竹記幕僚們議事的院子,一股古怪的氣氛縈繞其中,眾人討論激烈,甚至有人破口大罵,語氣壓抑。岳飛找到崔浩,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
崔浩遲疑了片刻:“今日金殿之上,右相請辭求去。”
“什、什么?”
“右相遞了折子,請求告老……致仕……”
岳飛愣了半晌,他知道竹記這一系便是右相府的力量,這一段時間以來,他也正是跟在后頭出力。回京之后所見所感,這次主持京城防務的二相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對于發生這種事,他怔怔的也有些不敢相信。但他只是官場經驗淺,并非愚人,隨后便想到一些事情:“右相這是……功勞太高?”
“倒不是大事。”崔浩還算鎮靜,“如你所想,京中右相坐鎮,夏村是秦將軍,右相二子,太原則是大公子在。若我所料不錯,右相是眼見談判將定,以退為進,棄相位保太原。國朝頂層大員,哪一個不是幾起幾落,蔡太師都被罷過數次。只要此戰能競全功,大公子二公子得以保全,右相日后自能復起,甚至更進一步。眼前致仕,不失為韜光養晦之舉。”
“那陛下那邊……”
“駁回了。”崔浩笑道,“這樣的事情,這個時候,總得推讓幾次的。”
*****************
戰事還未算結束,右相以傷病為由請辭,對于朝堂上層來說,是個不小的震動,皇帝甚至發了脾氣,說:“莫非我嫉賢妒能,有功不賞!?”將秦嗣源訓斥一番,隨后又好言安慰,算是暫作結尾。
事實上,對于這段時間,處于政局中心的人們來說,秦嗣源的舉動,令他們多多少少松了一口氣。因為自從談判開始,這些天以來的朝堂形勢,令許多人都有些看不懂,甚至對于蔡京、童貫、李綱、秦嗣源這類大員來說,將來的形勢,或多或少都像是藏在一片迷霧當中,能看到一些,卻總有看不到的部分。
大戰之后,有人上有人下,一場大的朝堂紛爭若真的爆發,倒下的到底是蔡京、童貫還是李綱、秦嗣源,誰也說不清楚。大家都在按兵不動,私下串聯,包括談判之后的太原問題,沒有人有十足的把握,沒人十拿九穩。
也是因此,到了談判尾聲,秦嗣源才算是正式的出招,他的請辭,讓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當然,疑惑還是有的,如同竹記當中,一眾幕僚會為之爭吵一番,相府當中,寧毅與覺明等人碰頭時,感嘆的則是:“姜還是老的辣。”他那天晚上勸說秦嗣源往上一步,奪取權力,哪怕是成為蔡京一樣的權臣,若是接下來要面臨長時間的戰亂紛爭,或許不會全是死路。而秦嗣源的明確出招,則顯得更加穩健。
朝堂之中,不少人或許都是如此感嘆的。
這天下午,秦嗣源第二次遞上請辭折子,再度被駁回。
十二月二十七,第三度請辭,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