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蒼河面臨的問題不小。
當然,如論是誰,殺了一個皇帝舉兵造反,遇上的問題,都不會小的……
*****************
自半年前,寧毅等人弒君之后,遇上的首要問題,其實不在于外部的追殺——雖然在金鑾殿上,蔡京等人藉由高呼“陛下遇刺駕崩”,破了寧毅的拖延手腕,但其后,呂梁的騎兵一度沖入宮城,與宮中禁軍進行了一輪沖殺,其后又按照先前的計劃,在城內對救援及平亂的士兵進行了幾輪炮擊,在汴梁城內那種環境里,榆木炮的炮擊一度打得守軍破膽。
之后,被秦紹謙策反而來的數千武瑞營士兵開進城里,在大的混亂后,甚至與城中的禁軍對峙了兩天兩夜。
此時皇帝駕崩,一眾大臣群龍無首,寧毅等人則搶先洗劫了城內幾個重要的地方,例如翰林院、皇宮藏書閣,兵部軍械庫、火器司、戶部倉庫、工部倉庫……搶走了大量書籍、火藥、種子、藥材。其時統兵的童貫已被寧毅斬殺,蔡京固然老謀深算,也是經歷過大量的風波,能下決斷,但他為求活命,在皇宮中指使禁軍放箭的行為給了寧毅把柄。
寧毅在城中不光大肆的宣發贖買燕云六州的丑聞,各家各戶的黑幕,還安排了人在城里一天八十遍的大喊弒君真相。蔡京門生滿天下,也知道當時是最重要的時刻,若只是童貫身死,他也可以事急從權,統和權力對抗寧毅,但寧毅的這種行為攪亂了他使喚軍隊的正當性,以至于各方都免不了有些猶豫和觀望。寧毅等人,則施施然的將這些東西打包,用馬車拖著上路。
離京之后,隊伍走得不算快,途中又有軍隊追趕上來。寧毅手頭上此時有武瑞營軍人六千五,呂梁山馬隊一千八,霸刀營戰士兩千余,加起來剛剛過萬。后面追過來的,往往是四萬五萬的陣容,有的將領意識到重騎的作用,也已經給麾下不多的騎兵裝上鎧甲,然而這些都沒有意義。
寧毅等人連續兩度打散了后面追來的大軍,對于士兵倒是并不趕盡殺絕,沖散了事,唯有對這兩支部隊的將領,呂梁騎兵銜尾追殺。武輝軍指揮使何平連同他身邊的親衛被韓敬追殺至黃河岸邊擒住梟首,此后,后面追趕的軍隊,就都只是出工不出力了。
陸續以來打敗了怨軍,可與女真人對峙,又在汴梁城中大鬧、殺了皇帝的軍隊,戰力正值巔峰。但這時候的巔峰,有著歇斯底里的氣息。真正巨大的問題,在于這支軍隊的思想和未來上,沒有多少人真敢考慮這個事情,一旦考慮,必然落入迷惘,若是維持這種情況,不用半年,軍隊也就垮了。
寧毅應對的核心,也就是一句話:“一年之內京城與黃河以北淪陷,三年之內長江以北全部淪陷。這是女真人的大勢,武朝朝廷無力回天,到時候乾坤倒覆,我們便要將可能救下的華夏子民,盡量的保下來……”
為了將這句話滲透進軍隊的每一處,寧毅當時也做了大量的事情,除了一路上讓人往高門大戶各州各地宣傳武朝世家的黑材料,動搖人心也讓他們自相殘殺,真正的洗腦,還是在軍中展開的。由上而下的會議,將這些東西一條條一件件的掰開揉碎了往人的思想里灌輸。當這些東西滲透進去,接下來的論斷和預言,才真正有了立足之基。
關于武朝命運的預言,厘定了短期和中期的目標,厘定了行動的綱領和正確性,同時也暗示了,一旦朝廷陷落,我們將要面臨的,就只有敵人而已。如此一來,武瑞營的軍心才在這樣的論斷里暫時穩定下來,若是這一斷言在一年后并未發生,估計士兵的心理,也只能撐到那個時候。然而,金兵終究還是再度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