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著大敗術列速的威勢,這支軍隊的行蹤,嚇破了沿途上不少城池守軍的膽子。華夏軍的行蹤幾度出現在大名府以北的幾個屯糧重鎮附近,幾天前甚至瞅了個空隙突襲了北面的糧倉肅方,在原本李細枝麾下的軍隊大部分被調往大名府的情況下,各地的告急文書都在往完顏昌這邊發過來。
但完顏昌視若無睹。
至于三月二十八,大名府中有半數地方已經被清掃光,這個時候,女真的軍隊已經不再接受投降,城內的軍隊被激起了哀兵之志,打得頑強而慘烈,但對于這種情況,完顏昌也并不在乎。二十余萬漢軍部隊從城市的各個方向進入,對著城內的萬余殘兵展開了最為猛烈的攻擊,而三萬女真士兵屯于城外,無論城內死了多少人,他都是按兵不動。
他在等待華夏軍的過來,雖然也有可能,那只軍隊不會再來了。
一萬三對戰術列速的三萬五千人,沒有人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傷元氣,如果這支軍隊不過來,他就先吃掉大名府的所有人,然后轉頭以優勢兵力淹沒這支黑旗殘兵。如果他們魯莽地過來,完顏昌也會將之順口吞下,從此底定江北的戰事。
……
時間回去兩天,大名府以北,小城肅方。
在奪得了這里的倉儲后,自林州血戰中轉戰過來的華夏軍隊伍,得到了一定的休整,吃了幾天的飽飯。
林州的一場大戰,雖然最終擊敗術列速,但這支華夏軍的減員,在統計之后,接近了一半,減員的半數中,有死有重傷,輕傷者還未算進去。最終仍能參與戰斗的華夏軍成員,大約是六千四百余人,而林州守軍如史廣恩等人的參與,才令得這支軍隊的數目勉強又回到一萬三的數量上,但新加入的人手雖有熱血,在實際的戰斗中,自然不可能再發揮出先前那般頑強的戰斗力。
對于能否繼續援救大名府,軍隊當中有過多次的討論。在原本的計劃中,華夏軍援防晉地,助晉王地盤首先建立起一個相對牢固的抗金聯盟,而后在稍有余裕之時向晉王借兵,突襲大名府協助王山月突圍,這是最為理想的狀態。如今自然是不可能了。
一萬三千人對陣術列速已經極為面前,在這種殘破的狀態下,再要突襲有女真軍隊三萬、漢軍二十余萬的大名府,整個行為與送死無異。這段時間里,華夏軍對周邊展開多次騷擾,費盡了力量想要得到完顏昌的反應,但完顏昌的應對也證實了,他是那種不出奇兵也絕不好應付的堂堂將領。
對于這樣的將領,甚至連僥幸的斬首,也不必有期待。
不去救援,看著大名府的人死光,前去救援,大家綁在一起死光。對于這樣的選擇,所有人,都做得極為艱難。
但到得這天夜里,決定還是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