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低估了被陸紅提、劉西瓜、陳凡、杜殺等人聯手訓練出來的少年人。匕首刺過來時寧忌順勢奪刀,反手一劈便斷了對方的喉嚨,鮮血噴上他的衣服,他還退了兩步隨時預備斬殺人群中對方的同伴。
對于這些遭遇他并不迷惘,其后父母兄長匆匆過來的安慰也只是讓他覺得溫暖,但并不覺得必要。外頭復雜的世界讓他有些迷惘,但好在更為簡單直接的一些東西,也即將到來了。
建朔十一年的下半年,成都平原上的局勢已經變得格外緊張,武朝正分崩離析,女真人與華夏軍的大戰即將變成事實。這樣的背景下,華夏軍開始有條不紊地吞噬和消化整個成都平原。
華夏軍是在建朔九年開始殺出涼山范圍的,原本預定是吞并整個川四路,但到得后來由于女真人的南下,華夏軍為了表明態度,兵鋒攻破成都后在梓州范圍內停了下來。
梓州位于成都東北一百公里的位置上,原本是成都平原上的第二大城、商業重鎮,越過梓州再行一百公里,便是控扼川蜀之地的最重要關口:劍門關。隨著女真人的迫近,這些地方,也都成了將來大戰之中最為關鍵的地點。
兩年前華夏軍的入川嚇跑了一批本地的原住民,后來戰火至梓州止步,不少當地親武朝的士紳大儒倒是在梓州定居下來,情況稍稍緩解后部分人開始與華夏軍做生意,梓州成為兩股勢力間的中轉站,短短一年時間發展得欣欣向榮。
到得這年下半年,華夏第五軍開始往梓州推進,對各方勢力的協商也隨之開始,這期間自然也有不少人出來反抗的、抨擊的、指責華夏軍年前的休兵是作秀的,但在女真人殺來的前提下,所有人都明白,這些事情不是簡單的口頭抗議可以解決的了。
也是因此,雖然七八月間梓州附近的豪族士紳們看起來鬧得厲害,八月末華夏軍還是順利地談妥了梓州與華夏軍無條件合并的事宜,隨后大軍入城,兵不血刃拿下梓州。
九月十一,寧忌背著行李隨第三批的軍隊入城,此時華夏第五軍有三個團約五千人已經開始推向劍閣方向,工兵團大規模進駐梓州,在周圍加強防御工事,部分原本居住在梓州的士紳、官員、普通民眾則開始往成都平原的大后方撤離。
在這樣的形勢之中,梓州古城內外,氣氛肅殺緊張,人們顧著南遷,街頭上人群擁擠、行色匆匆,由于部分衛戍巡邏已經被華夏軍軍人接管,整個秩序并未失去控制。
寧忌對于這樣的氣氛反倒感到親切,他隨著軍隊穿過城市,隨軍醫隊在城東軍營附近的一家醫館里暫時安頓下來。這醫館的主人原本是個富戶,已經離開了,醫館前店后院,規模不小,眼下倒是顯得安靜,寧忌在房間里放好包裹,照例打磨了身上或長或短的三把刀,未至傍晚,便有身著墨藍軍服少女士官來找他。
少女的身形比寧忌高出一個頭,短發僅到肩膀,有著這個時代并不多見的、甚至離經叛道的青春與靚麗。她的笑容溫潤,看看蹲在院子角落的磨刀的少年,徑直過來:“寧忌你到啦,路上累嗎?”
“嫂子。”寧忌笑起來,用井水沖洗了掌中還沒有手指長的短刃,站起來時那短刃已經消失在了袖間,道:“一點都不累。”
“你大哥讓我帶你過去吃晚飯。他在城北的戶籍所,事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