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黃明縣或者雨水溪展開一次反擊的構想,華夏軍參謀部中一直都在醞釀。原本預計的便是十二月二十八左右展開進攻,但十九這天雨水溪便有了戰果,黃明縣拔離速收兵回守,在黃明縣展開反擊的構想便一度擱置。
若真打算展開反擊,第二師必然要與其他部隊做出配合,但第四、第五師在雨水溪取勝之后,減員也是夠嗆,又要看守傷員,黃明縣再要豁出去反擊,便有些勉強了。
初三入夜,女真人怒濤般的攻擊突破了城頭,城墻上展開了廝殺。由華夏軍掌控的大段城墻上百炮齊發,炮兵隊將所有囤積的火藥投入到了排山倒海般的攻擊當中,甚至出現了數次炮管過熱炸膛波及自己人的情況。但這樣的情況仍舊沒能遏制住黑夜里已經變得狂亂的戰場局勢。
整整一個夜晚,華夏軍在小小的縣城當中且戰且退,工兵隊拖著部分鐵炮輜重朝縣城后方過去,戰場上各個小隊在干部團的帶領下無數次的沖鋒,女真人在拔離速的嚴令下守住了城頭的戰果,但在縣城內,一波一波沖進去的士兵在華夏軍的沖擊下被打得幾乎破膽。
尸體如山、血流成河,即便是作為金兵主力的契丹人、奚人、遼東人部隊有一些也在城內被打得潰敗如潮。
但人數的優勢終究壓倒了華夏軍指戰員的奮勇,部分華夏軍部隊在自己的陣地上被分割包圍,奮戰至深夜甚至直到天明,但終究逐漸淹沒在戰場的血流當中,在一些已經無法突破的陣地上,士兵們引爆了炸炮彈和火藥,順便將身邊的鐵炮付之一炬。
到得第二日清晨,戰場上的拼殺還在持續,聚集在黃明縣一端構筑起陣地的華夏軍大都已是傷兵,在敵人的進攻下無法帶著輜重撤退,一直堅持到巳時左右,韓敬的馱馬隊抵達戰場,這才開始撤離傷兵和大炮,有序地沿著山路離開。
拔離速并不準備就此結束這一次的戰果,打到此時,華夏軍已經失去了在黃明縣的城防優勢。他聚攏手上的精銳,反復上陣,一刻不停地朝著韓敬發動進攻。韓敬擺開陣勢,從初四這天下午一直守到初五的白天,數次打退女真人的進攻,隨后眼見女真人似乎減弱攻擊,才開始撤離。
他的撤退才剛剛展開,女真人的部隊再度銜尾殺來,第一師的隊伍在山道間且戰且退,與黃明縣城拉開大約三里的距離后,山勢逐漸開闊。女真人的隊伍從后方咬著過來,隨后被山路中殺出的渠正言所部攔腰截斷,一師四師就此打了個配合,將追在前方的五百余奚人精銳包了個餃子,百余人被猛烈的前后夾攻逼下了懸崖,三百余人繳械投降。后方的部隊援救無果后終于撤退。
拔離速在初五這天的追擊這才稍稍止住。
初六,由余余率領的斥候隊配合下,拔離速再度組織部隊往前追,巨大的麻煩這才隨之顯現。
從劍閣往梓州方向延伸,黃明縣、雨水溪是兩個關鍵的阻攔點。過了這兩處位置,通往梓州的山勢稍稍平緩了一些,道路的選擇更多。但并不代表,自此就是一馬平川。
事實上,過了黃明縣數里之后,雖然山勢看起來稍顯平緩,但接下來對于女真人而言,就都是陌生的道路了。
余余的斥候部隊沿著山間摸索前行,不久之后便遭遇到地雷的困擾——這是開戰之后再沒有人碰過的雷陣,而就在部分老練斥候展開新一輪排雷工作的同時,華夏軍的斥候部隊,也一刻不停地殺過來了。
依靠著林中的雷陣,斥候部隊的交換比進一步拉大,只是稍稍接觸,余余不得已選擇了保守的作戰態度,他只能將斥候大量的集合,沿著主道路周邊逐步往前摸索。
主路上并沒有地雷存在,拔離速集合數股部隊,與斥候隊相互配合前進。但這樣的陣容也無法阻止渠正言帶領第四師反擊的瘋狂,華夏軍的特種作戰小隊如幽靈一般的在林間穿行,不時的往道路這邊的女真斥候部隊或是女真主力射來弩矢或是黑槍。
這些特種作戰部隊在此時的動作極為囂張,往往在女真斥候發現路邊地雷試圖排除或引爆的時候,他們便迅速靠近予以襲擊。他們有時候會被海東青發現,有時候會遭到反擊,但沒有關系,遭到反擊他們便往山林更深處逃跑,更多尚未排除的地雷就在逃跑的路線上埋著,一旦有小股女真部隊脫隊,華夏軍的作戰小隊便會迅速撲上去,將對方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