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飛草長的初春,戰亂的大地。
時間,是距離女真人第一次南下后的第十三個年頭,武朝南渡后的第十一年,在歷史之中一度壯麗輝煌,領風騷兩百余載的武朝朝廷,在這一刻名存實亡了。
維系起武朝最后一系血脈的隊伍,將這一年命名為振興元年。在這戰火延綿的歲月里,背負振興之志的武朝新帝周君武暫時也并未成為時代注視的焦點。
正月里于福建靠岸的長公主隊伍在成舟海等人的輔助下輕取了重鎮福州,到得元月中旬,浩浩蕩蕩的龍船艦隊沿海岸北上,接應君武隊伍的主力上船,輔助其南奔,船隊一度進入錢塘入海口,逼近與威懾臨安。
考慮到追殺周君武的計劃已經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二月初雪融冰消時,宗輔宗弼宣布了南征的勝利,在留下部分隊伍坐鎮臨安后,率領浩浩蕩蕩的大隊,拔營北歸。
考慮到這次南征的目標,作為東路軍,宗輔宗弼已經可以勝利凱旋,此時武朝在臨安小朝廷與女真隊伍過去半年多時間的運作下,已經四分五裂。不曾抓捕住周君武完全覆滅周氏血統只是一個小小瑕疵,棄之固然稍顯可惜,但繼續吃下去,也已經沒有多少滋味了。
另一方面,氣勢洶洶準備覆滅西南的西路軍陷入戰爭的泥沼當中,對于宗輔宗弼而言,也算得上是一個好消息。誠然作為同族,宗輔宗弼還是希望宗翰等人能夠取勝——也必然會取勝——但在取勝之前,打得越爛也就越好。
西南的戰爭,到得眼下,成為整個天下注視的核心目標,有人幸災樂禍,也有人為之焦急。在這期間,與之對應展開的長沙之戰,也被許多人所矚目,考慮到長沙附近雙方的戰力對比,到得這一年二月底它首先落下帷幕的時候,許許多多的人都被報來的戰果驚呆了眼睛。
參與整個長沙戰役的士兵,站在金國一邊的,前前后后達數十萬人之多,其中由女真老將銀術可率領的金國精銳部隊,就多達三萬余人,這三萬人中更有半數是希尹從宗弼手上要來的騎兵隊伍。在銀術可部隊之外,先后趕來的投降漢軍,則有超過三十萬的數字。
而在華夏軍中,由陳凡率領的苗疆部隊不過萬余人,即便加上兩千余戰力堅強的特種作戰部隊,再加上零零總總的如朱靜等熱血漢將率領的雜牌軍、鄉勇,在整體數字上,也不曾超過四萬。
雖然在去年戰爭初期,陳凡以七千精銳長途奔襲,在開展不到一月的短暫時間里邊迅速擊潰了來犯以李投鶴、于谷生等人為首的十余萬漢軍,但隨著銀術可主力的到達,此后持續半年左右的長沙戰役,對華夏軍而言打得極為艱難。
陳凡一度放棄長沙,后來又以回馬槍攻破長沙,接著再放棄長沙……整個作戰過程中,陳凡部隊展開的始終是依托地形的運動作戰,朱靜所在的居陵一度被女真人攻破后屠殺干凈,此后也是不斷地逃亡不斷地轉移。
若從后往前看,整個長沙會戰的大局,即便在華夏軍內部,整體也是并不看好的。陳凡的作戰原則是依靠銀術可并不熟悉南方山地不斷游擊,抓住一個機會便迅速地擊潰對方的一支部隊——他的兵法與率軍能力是由當年方七佛帶出來的,再加上他自己這么多年的沉淀,作戰風格穩定、堅決,表現出來便是奔襲時異常迅速,捕捉機會異常敏銳,出擊時的進攻極其剛猛,而一旦事有未果,撤退之時也絕不拖泥帶水。
即便在銀術可的追捕壓力下,陳凡在數十萬大軍包圍的夾縫中也打出了數次亮眼的勝局,其中一次甚至是擊潰了銀術可的偏師,吞下了近六百金兵精銳后揚長而去。
但再優秀的指揮也不過是這個程度了,如果面對的全都是投降后的武朝部隊,陳凡領著一萬人或許能夠從江南殺個七進七出,但面對銀術可這種層次的女真老將,能夠偶爾占個便宜,就已經是兵法運籌的極限。
在華夏軍的內部,對整體趨勢的預測,也是陳凡在不斷周旋之后,逐步進入苗疆深山堅持抵抗。不被剿滅,便是大勝。
誰也沒有料到長沙之戰會以銀術可的敗陣與死亡作為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