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上午的太陽已變得明媚,城市的街巷看來一片祥和,寧忌吃完了饅頭,坐在路邊看了一陣。啷當的車馬伴隨著市井間泥水的臭味,交談的書生穿行在質樸的人群間,歡喜的孩子牽著父母的手,街道的那頭賣藝的武者才開始吆喝……哪里也看不出壞人來。可寧忌知道,家中的娘親、姨娘、弟弟妹妹們不能來成都的真實原因是什么。
西南大戰結束之后,娘親帶著他拜訪了一些大戰中犧牲戰友的遺孀。華夏軍在艱難中熬了十余年,眼見第一次大勝近在眼前,這些人在勝利之前犧牲了,他們家中父母、妻子、兒女的哭泣讓人動容。在那之后,寧忌的情緒低落下來,旁人只以為是這一次的拜訪,令他受到了影響。
但事實上卻不僅僅是這樣。對于十三四歲的少年人來說,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受傷甚至身死,這中間都讓人感覺慷慨。能夠起身抗爭的英雄們死了,他們的家人會感到傷心乃至于絕望,這樣的情緒固然會感染他,但將這些家人視為自己的家人,也總有辦法報答他們。
可它們隨后說起成都的慶祝。
寧忌原本以為打敗了女真人,接下來會是一片開闊的晴空,但事實上卻并不是。武藝最高強的紅提姨娘要呆在張村保護家人,母親與其他幾位姨娘來勸說他,暫時不要過去成都,甚至兄長也跟他說起同樣的話語。問及為什么,因為接下來的成都,會出現更為復雜的斗爭。
往日里疏忽了華夏軍勢力的天下大族們會來試探華夏軍的斤兩,這樣那樣的儒門大家會過來如戴夢微等人一般反對華夏軍的崛起,在兇殘的女真人面前無能為力的那些家伙,會試探著想要在華夏軍身上打打秋風、甚至于想要過來在華夏軍身上撕下一塊肉——而這樣的區別僅僅是因為女真人會對他們趕盡殺絕,但華夏軍卻與他們同為漢人。
而無數的平民會選擇觀望,等待拉攏。
這是令寧忌感到混亂而且憤怒的東西。
為什么呢?
他們在女真人面前被打得如豬狗一般,中原淪陷了,江山被搶了,民眾被屠殺了,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的懦弱與無能嗎?
是華夏軍為他們打敗了女真人,他們為什么竟還能有臉敵視華夏軍呢?
他們的失敗那樣的明顯,華夏軍的勝利也顯而易見。為什么失敗者竟要睜著眼睛說瞎話呢?
對與錯難道不是明明白白的嗎?
為什么那些所謂飽讀詩書的先生,那些口口聲聲被人稱為“大儒”的讀書人,會分辨不出最基本的對錯呢?
他們是故意的嗎?可只有十四歲的他都能夠想象得到,如果自己對著某個人睜著眼睛說瞎話,自己是會面紅耳赤羞愧難當的。自己也讀書,老師們從一開始就說了這些東西,為什么人們到了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了,反而會變成那個樣子呢?
“華夏軍是打勝了,可他五十年后會失敗的。”一場都沒打勝的人,說出這種話來,到底是為什么啊?到底是憑什么呢?